中資股在美國大規模退市后,香港成為沽空機構狙擊港股的集中地,雖然有指影響力已不如前,但翻查紀錄,遭狙擊的上市公司,以沒有長期停牌、股價在報告發表后走勢為標準觀察,過去5年僅恒大(3333)、豐盛(0607)、敏華(1999)、中國信貸(8207)“幸免于難”,股價未有下挫。有分析認為,上市公司要“抗衡”沽空機構,大股東資金是否充裕,以及公眾持股量多寡是關鍵因素。
自2012年以來,被主要沽空機構狙擊過的上市公司一共有28家,基本上全部屬于民企,涉及的指控包括造假、虛報交易、報大數等行為,其中后果最嚴重莫過于中金再生,遭香港證監會呈請清盤被除牌,另有12家正在停牌。
均為民企 中金再生遭除牌
其中,專門狙擊港股的Emerson,過去一共看上6只港股,5只停牌至今(見表),只剩神冠控股 (0829)仍在交易,但股價于過去3年已蒸發超過八成。
Emerson狙擊6港股 5停牌至今
觀察上市公司的應對措施,近30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選擇在被狙擊后翌日馬上停牌,以換取時間作澄清聲明,惟無阻股價復牌后大跌,例子包括科通芯城(0400)及御泰中彩(0555),更有不少是在停牌后一直未能復牌。而成功從沽空機構手上逃脫經典例子為恒大,在2012年被Citron Research狙擊,公司翌日立即發通告澄清,續點響應Citron的指控,主席許家印更用2.5億增持股份。至今恒大股價累升近3倍,而Citron創辦人Andrew Left更被證監指由于涉嫌發布虛假信息及誤導投資者,被禁止5年內在香港買賣證券。
至于藍籌瑞聲及數月前被狙擊的豐盛,都不約而同在澄清后發通告,指與中信銀行的南京分行達成合作協議,為其提供100億元人民幣融資信貸支持,其后股價穩步上揚。不過,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曾分析指,豐盛股價是依靠“北水”支撐,至今仍有近17%的股份持倉,是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深港通持有。
大股東有財力回購 可減攻擊影響
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董事林鴻恩表示,被狙擊的上市公司能否逃出生天,最大因素其實是取決于大股東的財力,能否在狙擊后回購股份,而公眾股東持股量較少,只有“10億、8億”流通量,需要的資本亦較少,其他一致行動人士買入股份亦較易。他指企業遇上這類攻擊,一般會多管齊下,發澄清聲明之余,同時向銀行、其他基金股東進行游說,將影響減低。另外,曾分別被兩間沽空機構狙擊并停牌至今的旭光(0067),早前獲新加坡混凝土墻板商“買殼”入主,今年4月又再次遞交主板上市申請,惟暫未正式獲聯交所審批申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