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港股恒生指數本周的上漲此前并非沒有征兆,進入7月份以后,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大舉南下,持續掃貨。整個6月份,恒生指數都是在震蕩中運行,但是在7月,進入本周后,恒指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7月12日一舉突破了26000點,并且站上了兩年來的新高。
港股七月還在漲“五窮六絕七翻身”作為股市諺語早已深入人心。不過今年的港股市場卻有點不一樣,在5月份恒生指數累計上漲了4.25%,而6月份也上漲了0.41%,一點也沒有“窮”和“絕”的感覺。而進入7月,恒生指數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7月至今(7月12日)已經累計上漲了1.1%。
特別是在最近三個交易日,恒生指數連續上漲,分別上漲0.63%、1.48%和0.66%,尤其是在7月12日盤中,恒生指數到達了26147點,這一點位創下了兩年來的新高。
在7月12日,港股恒生指數上漲的發動機還是內資銀行股。工商銀行H股、建設銀行H股和中國銀行H股分別大漲3.39%、2.59%和2.46%。另外瑞聲科技和騰訊控股也表現不錯,分別上漲2.14%和1.01%。
恒生指數能創下兩年來的新高,與內地資金7月份持續南下或許密不可分。進入7月份,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凈買入的資金就達到了189億港元。
興業證券(601377)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三季度以港股通為代表的"北水南下"資金的戰略方向依然是我們所說的核心資產,就是估值和盈利匹配度高的各個行業龍頭,但投資標的會更加多元化,從漲幅較大的騰訊及汽車、地產等龍頭,向金融(特別是保險)、消費(醫藥、教育、博彩)、公用事業、周期等行業龍頭擴散。”
匯豐控股備受青睞
在內資通過港股通南下大肆掃貨中,內資股因為內地投資者特別熟悉而被大量買進很容易理解,但是匯豐控股作為外資銀行股也被大量買入,就顯得格外醒目了,畢竟其他外資股并沒有被內資大量買入。
截至7月11日,內資通過港股通已經買入了8.42億股匯豐控股的股票,其市值也高達629億港元,而內資持股也占匯豐控股已發行股份的4.11%。
值得注意的是,如不計算匯豐控股自身為客戶托管的股份,把內資簡單看作一個單一股東的話,那么內資便成為了匯豐控股最大的股東。另外,匯豐控股在港股市場的成交額也超過了倫敦市場。(原標題:恒指站上26000點 創出兩年來新高)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