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來看,港股大市未受到過多影響。恒指28日雖然走軟,但更多是受到資訊科技、工業等前期強勢板塊暫時回調拖累,與“仙股”并無過多關系。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分析師反復強調,“仙股”暴跌事件本身不論對于港股大市還是內地A股都幾乎沒有負面影響,因為前者基本屬于“自娛自樂”,絕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買入,其跌幅再高也僅是與極少數利益相關者有關。
“仙股”繼續重挫
28日,前一日重挫的多數“仙股”依然沒有任何起色,繼續大幅下跌行情。截至當日收盤,皓文控股下跌55.56%,居于港股市場跌幅首位,此外另有6只股票跌幅超過40%,3只股票跌幅在30%至40%,7只股票跌幅在20%至30%,跌幅在10%以上的也基本以股價在1港元以下的“仙股”為主。
與此同時,當日恒生指數也出現回調,收跌0.61%至25683.5點。然而市場達成共識的是,恒指暫時回調與“仙股”暴跌基本無關。
從行業板塊來看,恒生11個分行業指數中,恒生資訊科技指數、恒生工業指數、恒生地產業指數位居跌幅榜前三位,分別收跌1.81%、1%、0.9%,成為拖累大盤的主要因素。然而這三個指數回調的主要原因其實只是近期漲幅過高后的正常調整。特別是恒生資訊科技業指數,其在最近60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已經達到18.7%,遠高于同期漲幅第二高的恒生消費品制造業指數4.77%的漲幅;前者今年以來的漲幅同樣居于所有分行業指數的首位,累計漲幅達到40.06%,排名第二的恒生地產業指數累計漲幅為24.48%。
港股長線仍向好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前期表現上佳的板塊暫時出現小幅回調,與“仙股”暴跌是“完全無關的”。從長期看依然看好恒指的前景,特別是一些有業績支撐的大盤藍籌股。
光大銀行資管部投資經理陳方舟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仙股”暴跌事件對于港股大市不會影響太大,因為畢竟權重較大的藍籌股依然表現非常好,一些正在觀望的資金反而更加堅定了進入港股藍籌板塊的信心。未來港股這種嚴重分化的格局還將持續,績優藍籌股可能繼續牛市,而無業績支撐的股票可能繼續無人問津,甚至將跌跌不休。
他還指出,值得關注的是,“仙股”背后與炒作殼資源息息相關,近幾年來香港市場的很多殼資源本來估值已經很貴,如果內地市場IPO提速,未來這些殼的作用也會更小。對于A股而言,此次事件直接影響非常小,但對于投資內地和香港股市的投資者而言,都說明未來需要關注基本面更好的公司。
香港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延德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仙股”暴跌一點也不令市場感到奇怪,因為它們此前的估值已經“過分高”,一般的投資者并不會介入這些股票,所以對于整體大市的影響非常有限。這些“仙股”會不會持續下跌對于市場也并不重要,理性的機構和散戶投資者還是會更多關注公司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