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萬聯證券聯合香港證券交易所等單位在廣州舉辦“互聯互通,新風口與新機遇——2017年港股大講堂”上,港交所市場發展科中國客戶關系及市場推廣部高級副總裁周曉殷表示,內地資金已經成為港股今年上漲的重要推手之一。“恒生指數年初的估值較低,平均市凈率(PB)僅1倍,遠低于過去10年平均值,屬于估值洼地,因此內地資金紛紛南下淘寶,促使今年恒生指數上漲近2成。”
格隆匯副總裁任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每天港股的交易量中有15%~20%來自內地資金,險資的比重不小。
其實自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以來,南下資金就在源源不斷地流入港股市場,其凈買入的額度遠超北上資金。截至6月8日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合計流入港股的資金超過4500億元,這一數字是北上資金額的兩倍。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李彥霖此前發布報告稱,中資是港股的真主力,其中險資買港股是其中最強的力量。去年9月,中保監容許保險公司透過港股通渠道買港股,險資去年11月起開始對港股進行規模性配置,至今年初,部分存款及投資項目到期,險資遂重新配置資金,安全性兼高回報的港股成為險資的主要目的地。保守估計2017年將有3%的保險資金配置港股,即至少2500億增量資金。
香港民眾證券董事總經理郭思治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在內地資金涌入之下,港股走勢強勢,賺錢效應明顯。從數據來看,保險機構4月、5月加大了港股投資,體現了機構對港股后市看好,從整體來看,內地資金投資港股市場仍有很大空間,未來港股繼續創新高的概率很大。
不過隨著資金不斷南下,港股價格快速攀升,恒生AH股溢價指數也不斷走低,已經從2016年2月底的146點,降至目前的125點。
“港股今年漲幅較大,指數上漲近20%,個別股票甚至翻倍,但是基本面卻沒有同步,部分港股的價格已經不低,甚至出現泡沫的跡象,投資者仍需理性。”周曉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