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通南向交易量已經占香港整體的成交量7.5%,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據。港股通在開通的時候,這個數據只占香港整體交易量的0.5%。”
“深港通開通之后,兩地投資者的投資標的范圍已經擴展。不過從成交量來看,滬港通依然是主要途徑。今年以來,部分海外投資者將QFII通道置換為深港通和滬港通的渠道。”
“北水南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內地經濟轉型期,資產預期回報下降和內地的資產泡沫。特別是保險、銀行資金等,之前預期的無風險收益率在7%-8%,如今下降至4%。這類資金必然尋找資金洼地。”
南都記者統計發現,從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以來,資金流從“南冷北熱”到“南熱北冷”完成一輪切換。截至目前,南下資金已經是北上資金的2.5倍。
截至2017年6月13日,港股市場通過滬港通(北向)買入的資金整體凈流入為1526.83億元,而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南向)渠道買入港股的整體凈流入為4125.4億元。
深港通則相反。2016年12月15日開通以來,深股通北向凈流入784.46億元,港股通南向凈流入397.52億元。
港股通南向交易量占比已達7.5%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市場交易容量偏小,南下資金對于港股市場的影響更為顯著。
“港股通南向交易量已經占香港整體的成交量7.5%,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據。港股通在開通的時候,這個數據只占香港整體交易量的0.5%。”6月10日萬聯證券在廣州舉辦“互聯互通,新風口與新機遇———2017年港股大講堂”上,港交所市場發展科中國客戶關系及市場推廣部高級副總裁周曉殷對南都記者表示,內地資金已經成為港股今年上漲的重要推手之一。
“內地資金逐漸成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內地多家主流港股投資機構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都提及此觀點。
去年年底,隨著深港通的開通,內地資金參與港股交易的程度越來越深,根據格隆匯統計,港股每日的成交量中有15%~20%的資金來自內地。
南都記者發現,從深股通渠道看,深股通新增了大量深市個股標的,頗受海外投資者的青睞,深股通開通后,累計使用額度增長迅速;而相比之下,由于深市港股通和滬市港股通存在大量重合標的,導致深市港股通的累計使用額度略少。
“深港通開通之后,兩地投資者的投資標的范圍已經擴展。不過從成交量來看,滬港通依然是主要途徑。今年以來,部分海外投資者將Q FII通道置換為深港通和滬港通的渠道。”深圳一家大型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對南都記者表示。
對于深港通成交量,深圳一位券商研究所分析師稱,深股通相對于滬股通更加受到香港投資者的青睞,北向成交量和凈買入額都超過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