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奪全球IPO寶座后,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稱“港交所”)針對上市開始進行改革,近日,港交所宣布,為了讓更多類型的發行人赴港上市,港交所將拓寬資本市場的上市渠道,分別開設針對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創新主板和創新初板,增添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并同時將主板與創業板進行改革,市場人士認為,這一舉措讓港交所與時并進,更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
港交所稱,根據建議方案,創新板分為創新主板及創新初板,根據每個板塊的不同風險水平將設定相應的股東保障標準,創新主板將對散戶開放,因此會采取與主板相似的監管方針,創新初板只對專業投資者開放,因此上市要求會比較寬松。為了確保市場素質,創新板兩個板塊都設有快速除牌機制。
根據咨詢文件,創新初板的對象主要是,未能符合創業板或主板財務或營業紀錄條件的初創公司;而創新主板的對象主要是,已經符合主板財務及營業紀錄規定,但由于采用非傳統的管治架構,目前并不符合在香港上市條件的公司。兩個板塊都不會限制內地公司作第二上市。
同時,將主板定性為“優質板塊”,最低市值要求由2億增至5億港元,同時提高最低公眾持股市值的要求,由5000萬港元增至1.25億港元。
創業板方面,將刪除“踏腳石”的概念,并取消創業板轉主板的簡化轉板程序,同時將最低市值門檻由1億增至1.25億港元,最低公眾持股市值要求由3000萬增至4500萬港元,強制公開發售占比不得少于總發行規模的10%,控股股東上市后禁售期由1年延長至2年,最低現金流門檻由上市前兩個財政年度合計2000萬港元提高至3000萬港元。
而在港交所原有的上市機制下,尚未盈利的公司、采用非傳統管治架構的公司以及擬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內地公司,都沒辦法在香港上市。針對創新板、主板及創業板的改革咨詢目前已經開始,這兩份文件的公眾咨詢期是兩個月。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在過去十年,香港的IPO集資額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全球經濟環境瞬息萬變,不能驕傲自滿,更不能對成功想當然,港交所必須保持競爭力,必須與時俱進,提升市場素質,此次的咨詢就是為了這個目標努力。
港交所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稱,港交所建立修訂主板和創業板規則,確保反映市場接納的標準,同時回應近期市場對創業板申請人及上市發行人的素質和表現的關注,他相信,創業板作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將繼續在市場發揮重要作用。
實際上,市場早前就開始擔心,港交所在連續奪得全球IPO集資額冠軍寶座后,難以保持常態,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曾稱,全球IPO市場過去幾年都在倒退,香港雖然集資額稱冠,但主要受惠其他市場倒退所致,如果其他市場全力吸納IPO的資金,同時又有部分大型網絡金融公司或轉投紐交所上市,到時候香港就可能會被擠出全球集資額的三甲之位。
有市場人士認為,港交所此舉措,除了為吸引優質科網企業到香港上市搭建平臺外,更同時為已在美國上市的內地公司,比如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回流香港作第二上市鋪路,如果這些企業可以回流,未來可以吸引更多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有助形成新經濟的生態圈,令香港不會在全球經濟發展中失去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