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香港創業板設立初衷原本是希望孵化出成功的增長型股票,定位成為亞洲納斯達克,但后期創業板逐漸淪為進入主板“跳板”,非公開發行、上市后大股東高度控盤、價格震蕩、成交量低等問題也頗受詬病,創業板地位逐漸邊緣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政擬提高創業板申請人最低市值要求和現金流規定;創業板控股股東的上市后禁售期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所有創業板IPO須包括公開發售,占比不少于總發行量的10%;創新板與主板或創業板之間,或創新初板轉往創新主板一概不設快速轉板機制。
至于新政對A股影響,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向e公司記者表示,新政允許內地企業來港第二次上市,可能會吸引部分A股公司赴港上市,對A股上市公司是個利好。
朱斌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港股能夠形成與內地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當前A股市場監管趨嚴,定增堰塞湖高企,再融資收緊。某些有外延并購需求的公司,通過在香港二次上市,一方面能夠滿足其再融資需求,另一方面還不會加劇A股定增堰塞湖的壓力。
市場人士指出,香港創新板定位與新三板市場重合度較大,畢竟都是向虧損企業開放。
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接受采訪時表示,香港新政對新三板市場影響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兩地競爭也能促進新三板市場進一步完善,比如落地大宗交易、投資者門檻等問題,未來也有可能出現“新三板+港股創新板”兩地雙上市公司。
張馳表示,當前香港市場債券融資成本比國內低,但是面臨的問題是國際投資者可能看不懂主營業務在國內的公司。
以美圖公司為例。作為繼騰訊后第二大港股互聯網上市公司,美圖公司在路演時就收到了截然相反的機構評級,上市后股價更是經受過山車般波動,期間振幅高達183%,截至6月19日收于8.42港元/股,跌破發行價。
“香港市場更有利于客戶在海外的企業”,張馳稱,香港直接搶A股客戶比較難,可能會吸引部分A股公司分拆港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