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購后的星科金朋,經營情況并未出現改善,近兩年持續虧損。2015 及2016年,星科金朋營業收入分別78.62億元及78.0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虧損7.64億元及6.3億元。
長電科技在財報中表示星科金朋業績下滑主要受到行業需求疲軟以及個別大客戶訂單下滑等因素影響,通過收購后一系列整合措施的實施,2016 年第三季度經營狀況明顯改善,盈利能力逐漸恢復,2016 年 10 月、11 月單月已基本實現盈虧平衡。 但是,受到星科虧損影響,長電科技去年出現了近10年以來的最大幅度虧損。2016年,公司凈利潤為虧損3.16億,且從今年一季度報來看,公司經營情況并未出現好轉,凈利潤為虧損1.05億元。以下為面包財經根據公司財務數據繪制的其今年營收及凈利潤變化趨勢圖:

此外,隨著業績的下滑,長電科技的股價也從2015年最高時的32.53元(前復權)跌落至目前(2017年6月21日)的16.32元,近乎腰斬。
2016年4月,長電科技為了完全擁有星科金朋,終于將財務投資者的退出正式提上日程,發起資產重組案:以15.35元/股的價格向產業基金及中芯國際發行1.297億股收購其持有的長電新科29.41%股權、長電新朋22.73%股權及長電新科19.61%股權,同時以17.61元/股的價格向中芯國際發行不超過1.508億股配套募資。
經歷了一年多,如今星科金朋終于成為長電科技全資控股公司,與此同時,中芯國際以14.28%持股比例超越原大股東新潮集團成為長電科技第一大股東,上市公司不再存在實際控制人。
曠日持久的“蛇吞象”式收購終于走到了收官階段。但直到目前為止,能夠看到的牌面大致包括:新加坡市場的投資人套現離場,虧損公司賣了一個不錯的價格;上市公司由盈轉虧,何時盈利尚未可知;公司股權愈加分散,失去實際控制人。
收購已經收官,但走向盈利之路還只是剛剛開始。股價腰斬之后,高位套牢的股民仍在苦候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