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評級機構穆迪將香港的長期信用評級由“Aa1”轉為“Aa2”,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作出回應稱,不認同穆迪基于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的調整,而機械式地隨之將香港的評級下調,并稱香港有能力應對外圍帶來的挑戰。
智通財經曾報道,有分析師認為,評級事件對港股以至香港企業的融資不會有實際負面影響。
不過,金利豐(3.13, 0.01, 0.32%)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幾表示,鑒于穆迪去年已將香港的評級展望降至“負面”,內地和香港經濟愈益接軌,穆迪此次出手并非意料之外,其他評級機構亦有可能跟隨,即使香港金融體系非常健全,港股短線仍可能借勢調整,投資者宜減磅,預料恒指初步支持會在25000點,中長線而言內銀、內險及騰訊仍可吸納。
以下是陳茂波回應的全文:
我們非常不認同穆迪的觀點。雖然內地經濟和香港經濟關系非常密切,但我們不認同穆迪基于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的調整,而機械式地隨之將香港的評級下調。舉例穆迪指香港銀行與內地相關貸款業務的風險增加,但事實上內地相關貸款的借款人大部分是大型國企和跨國企業,信貸質素普遍較高,不良貸款的比例亦自去年初有所下降。同時,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審慎監管下,香港銀行奉行審慎的貸款批核標準,對內地相關貸款的風險管理亦已有所加強。
穆迪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例,指香港的參與會使經濟和金融制度會與內地更加緊密。我希望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并非為促進到內地的投資,它的核心是推進國際合作,實現共贏發展,而港商有關“一帶一路”的投資均會以商業原則考慮。與穆迪所觀察相反,香港更多的參與“一帶一路”有關項目,將會有助香港的企業和人才進軍“一帶一路”沿線更多國家,開拓新市場,令香港經濟整體得益。
此外,我亦希望重申,香港一直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會繼續堅定不移地落實“一國兩制”原則,而這亦是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基礎。穆迪有關香港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的評論,純屬臆測,缺乏理據支持。
我們認為,穆迪忽略了香港擁有的良好經濟基礎,穩健銀行系統,完善的金融監管制度以及健康的財政狀況。這些條件均令香港有能力應對外圍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事實上,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繼續改善,外部需求轉強,香港經濟在二○一七年第一季較去年同期實質顯著增長百分之四點三,保持自去年第二季開始呈現的向好勢頭。與此同時,勞工市場繼續處于全民就業狀態,總就業人數在第一季再創季度新高;營商氣氛好轉,內部需求亦保持強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金組織)在一月公布的評估報告中,亦再次肯定特區政府強而有力的政策框架,包括審慎的財政政策及健全的金融體系監管。基金組織認同多年來建立的充裕緩沖空間有效提升香港抵御不利環境的能力。
必須指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二○一六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超過三分一。中國經濟今年以來表現穩中向好,第一季按年增長百分之六點九,經濟結構改革持續取得成效,內地經濟的增長模式邁向更多由內需和服務業帶動,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政府當局也具備足夠的政策空間應付未來的挑戰。我留意到昨日國家財政部負責人在回應記者查詢時,亦指出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于“不恰當方法”,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低估了中央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