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內地公司港股買殼上市熱度不減。5月8日,圓通擬10.4億余港元收購港股上市公司先達國際62%股份。
此前不久,3月28日,香港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國創新支付發布公告,宣布增發55.16億股收購微信服務商有贊51%的股份,收購完成后,被收購的有贊創始人朱寧將成為中國創新支付第一大股東。
港股上市采取的是注冊制,為何一些內地公司熱衷去香港買殼?富途證券分析師表示,首先是內地監管部門收緊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IPO排隊仍有幾百家,導致一些急于上市融資的公司繞道香港買殼上市;二是一些行業在內地融資受限,如房地產類公司就想繞道港股買殼上市融資;其三,借殼上市能規避盈利及一些信息披露上的要求,如一些當前虧損但未來盈利看好的科創公司就想通過買殼上市融資。
雖然買方去港股買殼并沒有什么硬性的條件,只要買賣雙方,也就是買家和上市公司的原大股東之間能夠達成協議,同時買方資金來源和公司內部治理必須合法合規就可以了,但買殼上市也有一系列問題需要注意。
一是費用問題。富途證券分析師表示,目前香港主板的殼價約6.5億港元左右。緊俏行業公司的殼價也會相應提高,如圓通購買的先達國際屬于物流行業,但物流行業好殼不多,所以此次先達國際的整體估值達15億港元,比一般的殼貴了近一倍。此外,還有一明一暗兩項費用,明的費用是財務顧問費用,大概在千萬港元以上;暗的是中介費用,有時比財務顧問費還高。
二是要豁免要約收購,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合并及股份回購守則》,新股東如持有股權超過30%,將會觸發要約收購條款,對上市公司的收購所需資金將大幅提高,給收購方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也會給接下來的資本運作帶來諸多麻煩。這種情況下,買殼公司可以通過申請“清洗豁免”,來避免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香港證監會對清洗豁免的審批同樣有著相當嚴格的要求,并且需要通過股東大會的同意。
其三是要符合監管要求。據目前規則,新上市股東于股份掛牌后半年內不得減持或配股,一年內不得將控股權易手。同時,還要注意資本運作的時限,一不小心“買殼上市”變成了“反向收購”,視為新上市處理可能就不劃算了。根據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當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24個月內,控制人向上市公司累計注入資產的資產比率、代價比率、盈利比率、收益比例和股本比率任一指標高于100%,都將被認定為反向收購,以IPO申請的標準處理。富途證券分析師舉例說,比如新的控股股東24個月內向原上市公司注入新資產,該資產規模大于原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該交易就被視為借殼上市,那么它就會按新上市處理。同時,香港聯交所還保留有自由裁量權。
由于買殼需求旺盛,近年來港股殼價也是水漲船高。1997年,一個殼價大約在6000萬港元,2011年上升到1.8億港元至2.5億港元,目前香港主板殼價大約在6億至6.5億港元之間,創業板殼價則為3億至3.5億港元之間。
普通投資者如何潛伏香港殼股?業內人士建議,普通投資者盡量不要參與這類行情,在香港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莊股、老千股不少,其中不乏打著買殼上市幌子的騙局,普通投資者如不了解情況貿然投資很可能會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