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外資北上 再南下買港債
因本港債市發(fā)展欠成熟,債券通會以“先北后南”試行,先將海外資金引入內地債市,至于南下投資本港債市料于較后階段開通,尚待香港債市規(guī)模進一步成熟。李克強亦曾提及“允許境外資金在境外購買內地的債券”,故市場已預期債券通先單向模式實行。初期只開放北上參與內地債市,礙于本港零售投資者對債券興趣不大,故由機構投資者北上先行,稍后時間再研究開放予零售投資者。
先機構后散戶 先場外后場內
至于“先場外,后場內”,因絕大部分債券主要通過場外(OTC)作交易,當中包括內地銀行間債市(CIBM),故債券通將先連接規(guī)模59萬億元人幣的場外交易部分,以滿足大部分交易需求,并藉此活化場內上市債券市場。
據悉港交所(00388)正研究籌建場外交易平臺連接內地,即交易層面上債券通將會由聯交所平臺連接內地銀行間債市,結算部分則由金管局旗下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負責,但仍待法規(guī)如進出內地資本市場等細則釐清。
恒生銀行執(zhí)行董事馮孝忠表示,恒生基金已可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市,未來的債券通則可望將託管及造市等成本集中由交易所負責,惠及中小型機構投資者,而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內地債券需求只會有增無減。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香港已有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債券通最具吸引力的為內地的高息企業(yè)債。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內地香港港兩地正密鑼緊鼓籌備債券通,料最快兩個月內會有公布,并會有“三先三后”安排。
據了解,一如國家總理李克強于3月時提到,債券通將于今年以“試行”方式實施,債券通將分階段推出,“三先三后”包括“先北上,后南下”、“先機構投資者,后散戶投資者”及“先場外,后場內”,發(fā)展成熟后有望做到內港債市完全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