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文本達成一致,意味著中美初步、成功地管控住了分歧,沒有讓分歧擴大化,走向失控。中國將繼續留在全球主流貿易體系內,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不會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是個大利好。
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有利于緩解中國的通脹壓力。從美國進口的豬肉,可以平抑中國高企的豬肉價格;進口的大豆,則可以降低飼料價格,進而降低肉價;進口的天然氣,可以平抑氣價,讓中國天然氣來源更加多元化、有保證。
這樣,中國的CPI同比漲幅有望提前回落到3%以下(比如在明年4月到5月份)。最終給中國貨幣政策騰出空間。
協議有利于中國保持出口的穩定,而出口是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換句話說,達成協議可以降低中國穩增長中對“大基建+房地產”的依賴,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對于希望房價快速上漲的人來說是利空。
達成貿易協議,有利于人民幣匯率走穩,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大概率會逐步重返6.6左右。而未來要維持匯率穩定,就要保持中美利息差,央行2020年降息或許會比之前預測的幅度略小一些。
但中美的戰略博弈才剛剛開始,未來道路曲折漫長。博弈中合作、斗而不破,將是未來中美關系的基調。局部的脫鉤(比如高新技術方面),仍然很難避免。
第一階段協議表面上是達成了,實際談成的成果不多。美方減稅不多,但中國購買的動作也不能視為讓步,而是本身也需要,作為一種籌碼。中方真正答應的結構性改革,雙方文本還存在分歧,美方宣傳不成立。
從美方看,美國內部爭議很大,民主黨政客攻擊特朗普簽這種協議是賣國,是為了選舉放過對中國施壓。總體上會認為特朗普談得不成功,雖然特朗普拼命宣傳說“收獲很大,談判是美國的勝利”。
美方將在第二、第三階段,試圖強迫中國進行更多對美有利的結構性變化,這是新一輪的斗爭,肯定會更難。
此外,第一階段協議,具體條文不應該過于看重,因為隨時生變。但是姿態性的影響不小,這說明美國對中國的極限施壓效果有限,中國有能力頂住美國的攻勢。
中美博弈必然轉入長期化。短中期,是美國利用現有優勢去阻遏中國崛起的勢頭。長期看,中美博弈是美國逐漸衰弱,中國逐漸強大的變化過程。美國試圖改變這個趨勢,而中國要努力實現這個長期趨勢。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