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1可以視為政策底,雖然去杠桿變成穩杠桿的政策其后才被廣泛報道,但大資金肯定提前知道。
一般而言,政策底之后會有市場底,而且市場底通常會跌破政策底,這是長時間諸多市場參與者博弈的結果,看看外資在做什么吧。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貝萊德,它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在17年突破6萬億美元大關,如果同一國GDP作比較,排在中美之后,超過日本在2016年的GDP4.4萬億美元,列全球第三。
最近,貝萊德在中國發行了首只A股基金----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該產品目前基本完成募集,銷售比較火爆,9天募資近10億元。
此次貝萊德產品采取0.75%的固定管理費+10%的超額業績報酬,相比國內私募的費率水平大大降低,這對國內私募而言是“狼”來了。價格戰是一個行業成熟的標志,私募基金也不例外!
在7月底基本完成募集后,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基金將要建倉,策略就是“始終滿倉”。
貝萊德解釋,A股的上漲往往力度較大,在較短時間里完成,滿倉持有的好處是不會錯過隨時可能會出現的大漲。
你猜,A股會不會教貝萊德重新做人呢?反正早進來的富達中國股票一號已經虧了10%了。
昨晚高通公司宣布,終止收購恩智浦半導體,賠分手費20億美元,同時回購股票。
美股的新高,一方面是中長期經濟數據的反饋,其次就是像高通這樣的巨頭不斷回購股票的貢獻。
但再牛的公司也剛不過國家,中方以一己之力,終結了高通多年收購恩智浦的夢想,也算是報了中興通訊被禁一箭之仇。
不過,接下來馬上傳來美國和歐盟啟動零關稅貿易談判消息,再加上歐盟此前已跟日本簽訂了零關稅貿易協定,而一旦美國與歐盟零關稅貿易談判成功,那么意味著美國/歐盟/日本之間將出現一個非常龐大的零關稅自由貿易區,這不但會架空中國受益明顯的WTO規則,同時也增加了美國對中國貿易戰的砝碼,這顯然對中國經濟前景不利。
巧合的是,這兩天媒體對美國向中國5000億美元商品征稅的消息的關注度也在明顯升溫,這使得市場此前預計要到八月中旬才會開始的中美貿易戰升級版,提前到現在討論了。
所以,還是貿易戰,在雙方最終坐下來妥協之前,極有可能成為擊穿政策底的直接因素。
所有這些因素,貿易戰、國家政策,對你而言都是不可控的,你唯一可控的就是投入股市的資金和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