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我對今天行情的觀點:
對中小創來說,從個股情緒上看,如果是反彈,那已經接近極致;如果不是反彈,那意味著更大行情的展開,但前提是50進入有序調整,且不能暴跌。
再談我對個股邏輯展開的新認識:
當下,不要分大票和小票,去年走得是“核心資產”票和需要定價權的股票。今年要走的是“制造業強國”、“創新型國家”的股票。
這個區別一定要心中有數,再糾纏大小沒有意義,再大的票,在風口上也能身輕如燕。
不管估值,能去搶奪行業科技高地的,就是好票。金融地產大消費只適合防御,要取得高于市場平均水準的收益,一定要看清楚國家強力推動在哪里。
說實話,政策的風向改變已經是肉眼可見級別了。
昨晚消息,證監會發行部近日對相關券商做出指導,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4個行業中,如果有“獨角獸”的企業客戶,立即向發行部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不用排隊。
“兩三個月就能審完。”
這也意味著,證監會將對云計算等四大行業“獨角獸”企業IPO開通綠色通道。大家要明白,這個綠色通道的政策并不是獨立的。
從今年年初特別是二月份的政策信號來看:富士康上市的“法外開恩”、官媒對于培養自己BATJ的表態、吉利橫向收購奔馳的政策支持、四大科技行業的上市快速通道、再加上注冊制的延期。。。。其實指向都很明確。
科技股今年應該是要有大行情的,尤其是2016年熔斷一蹶不振,持續兩年被打壓,到今年突然有忽如一夜春風來的感覺。
所以對于2018年行情抱有疑慮的朋友,我覺得大家大可不必。指數或有震蕩,但是結構性的機會已經開始張開雙臂準備擁抱大家。
毋庸置疑,不論對A股市場,還是投資者和新經濟企業,這都是難得的政策利好和發展機遇,必須堅決擁護、全力支持、積極投身。
目前 A 股市場仍以傳統行業權重股為龍頭,產業結構偏傳統。對A股市場來說,新經濟企業的參與,有助于優化A股產業結構,提升市場質量,推動供給側改革。
對投資者來說,把好的新經濟企業留下來,就是把未來經濟最有增長潛力和前景的板塊留下來,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會,共享新經濟成長的果實。
對新經濟企業來說,前期研發投入大,來自資本市場的強有力支持,有助于獲得融資、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跨越式發展。
根據《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報告,中國獨角獸企業總數達120家,整體估值總計超3萬億元,其中大量是未上市企業。
然而A股的習性而言——一旦獨角獸真的上市,那么很可能又是資金爆炒,一波到位,二級市場的所有玩家都成為至少是中期的接盤俠。那么屆時會不會又是口水仗?吃不到酸,吃到了未必甜。這也是未來市場在這些真正的獨角獸上面要提前考慮的問題。
尤其是今天的炒作,依然是市場游資對即時熱點的及時反饋而已,這種行情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操作難度很大。
但我們應該有信心,大的牛市行情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必然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