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大談12月6號的歐佩克大會時,必定還有不少人并不了解,OPEC的由來。這里簡單普及一下,從1960年9月,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繼而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而歐佩克能主導國際油價,主要是因為其控制著全球60%的石油出口,石油儲備也已經占到了80%。至于一年兩次的歐佩克大會,就是為了通過增產、減產、不變等會議決定來影響市場預期及油價。例如在2008年6月,油價出新高143美元/桶,歐佩克表示增產的時候,原油價格直線下跌,在同年12月跌至33.73美元/桶。
按道理說,既然歐佩克這個組織如此強大,只會更具吸引力。然而就在昨天,卡塔爾宣布自2019年1月1日起退出歐佩克,消息一出,導致油價承壓,一改早間漲勢,重新跌回到52美元。這才讓我們短線在53.8的高空,順利給到目標52.3,只是因為市場過于看好歐佩克減產決心,使得美盤價格的再次拉升。
對于卡塔爾離開歐佩克的消息,伊朗官員曾出面發言稱,“可以理解,但是伊朗沒有退出歐佩克的計劃,卻預計可能還會有更對小國家退出歐佩克”。這一利多消息理應刺激油價暴漲一波,只是在12月6號歐佩克大會的減產言論還沒有落實之前,“除非歐佩克減產,否則油價將降至40美元/桶”,依然成為了市場的“心病”。
此前,產油國還因為美國由石油消耗過轉變為主要生產出口國,占據市場份額而對減產猶豫不決。那么在目前油價不斷下行,甚至于上周再一次創得年內新低,跌破50關口,觸及49.4美元的時候,歐佩克大會的減產決議應該是板上釘釘了。只是目前能影響油價漲幅的,就是其減產的數據了,是11月提到的140萬桶/日,還是市場猜測的100萬桶/日,又或者是更少?
除了市場預期,另外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美國作為非歐佩克產油國,其主張降低油價是身份不變。那么在美國原油庫存持續呈現增加狀態,其最近產出還有超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情況下,原油價格能如俄羅斯所愿,漲到60美元上方?
好在今日白盤油價漲幅不大,價格還是壓制在54下方,如此一來在市場多空不確定的猜測中,還是要將54作為突破口。加之12月5日凌晨5點半發布API數據,不妨將54作為短暫多空分水嶺,看8-12個點目標即可。
筆者嘉月,在職高級分析師,中金網、東方財富、新浪微博特約財經作者,專注黃金、原油、外匯市場研究,對模型交易論、短線四維操盤法有獨特見解。
2018-12-4 文/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