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統計局發布1到10月房地產宏觀數據。商品房銷售增速持續處于低位,連續三個月下滑。商品房銷售面積13.3117億平米,同比增長2.2%,增速比1到9月回落0.7%。自2018年以來,商品房銷售增速很少超過4%。今年前七個月,累計增速4.2%,前十個月,下滑到1到2.2%。最近三個月是負增長,土地成交價和房企拿地規模,隨商品房銷售額一起回落。根據統計局數據,1到10月,房企土地購置面積2.1963億平米,同比增長15.3%,增速同比1到9月回落0.4%。土地成交合計11695億,增長20.6%,增速回落2.1%。
房企也越來越理性,土拍溢價率走低,對地方政府相當不利。最著急的是房企們,喘著氣大規模補血,為年底做準備。
一、大補血 房企沖刺年關
10月以來,多家房企獲得大額融資,過去兩周,房企發債規模、發債速度達到極限。
11月15日。龍湖集團連續兩天提交兩宗發債計劃,分別為55億的第三期公司債券,以及50億規模的住房租賃專項債券。雅居樂集團同一天公告,建議發行美元計值的優先票據。合景泰富集團公告稱,將發行本金4億美元優先票據,年利率9.85%。
11月13日,華夏幸福公告,證監會核準發行不超過80億公司債。11月12日,陽光城公告,11億公司債將于2018年11月15日起在深交所上市,票面利率7.5%。
11月9日,華遠地產公告,11月8日完成2億美元3年期高級無抵押定息債券簿記定價工作,票面利率為11%。
11月6到8日之間,建發股份連續發行3次超短期融資券,總規模15億。
濱江集團、陸家嘴、隆基泰和、龍湖等房企都在11月完成幾億到幾十億規模不等的融資。資金鏈極度緊崩的房企,終于可以暫時松一口氣了。新一輪房企融資有兩個特點:一,金額龐大;二,融資成本越來越高。
同策研究院數據顯示,10月房企融資成本達到歷史峰值。境外渠道雖略寬,但成本更高,恒大旗下景程有限公司的優先票據,最高融資成本達13.75%。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報告顯示,2018年1到9月,銷售額前50的房企,融資成本同比去年平均提升1%,融資金額同比收窄近三成。房企資金鏈一緊張,土拍市場就過冬。今年土拍的冬天,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中指院最新數據顯示,10月300城共實現土地出讓金總額2361億元,環比下滑25%,同比下滑40%。
前兩年頂著“三高”(高周轉、高規模和高負債率)擴張的房企,到了轉型時刻。進不了頭部陣營的中小房企,缺錢缺規模,只有被淘汰的命。頭部房企如萬科,在部分地區以價換量,加快銷售資金回流,但需要資金抄底優質地塊。
二、中介費逆勢上漲 房東無處釋放的焦慮
看著房企們一波又一波的融資,中介頭部玩家卻一反常態。11月15日,上海鏈家將中介費上調到房屋成交價的3%,買方2%,賣方1%。之前的買賣雙方各1%,都是買家承擔,現在合計3%,最終也會轉化為買家成本。二手房價和成交量,更能反映真實的市場預期,在二手房成交量遠高于一手房成交量的上海,更是如此。鏈家工作人員表示,上調中介費之前,四個一線城市中,上海二手房中介費一直比較低。北京二手房中介費率2.7%,深圳、廣州平均水平為3%。上海二手房市場,已經陰跌接近兩個月,鏈家卻逆勢上調中介費。
上海二手房指數辦公室數據顯示,10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為11980套,環比下降13.95%,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5.65%。10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低于前三季度1.35萬套的月均水平,還在調整。春江水暖,中介最先感受到市場寒風,鏈家這么做,因為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