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財經最新文章,沒必要再進行宏大敘事,民營企業效率沒什么好置疑的。
過去四十年,哪座城市能夠建立法治市場經濟,哪座城市就有前景;未來十年,哪個城市能夠贏得民企的信任,哪個城市的未來就會顯得異常光明。
民營企業家的貢獻也不用置疑。從80年代的魯冠球、宗慶后,到90年代的李書福,再到互聯網時代阿里巴巴和網易,一代代的民營企業家為這個城市,這個國家貢獻著自己的熱血。
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互聯網高科技企業,三代民營企業家,在杭州都能扎根。
正式由于他們的貢獻,從2002年到2017年,浙江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從5346億元上升到近3.4萬億元,年均增長13.1%。目前,民營經濟創造了浙江省56%的稅收、65%的生產總值、77%的外貿出口、80%的就業崗位、90%的新增就業群星燦爛的杭州民營企業,杭州作為浙江的省會,民營經濟發展更迅速,民營企業實力非常強大。8月29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浙江省有93家企業入圍,位列全國省份第一;杭州市有36家企業入圍,連續十六次蟬聯全國城市第一。
另外,2017年末,杭州擁有上市企業163家,數量居全國城市第4位,僅次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省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有23家,杭州占22家,估值1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準獨角獸企業全省120家,杭州占87家。今年夏天的世界杯,法國隊奪冠,球場上的11位球員為法國隊贏得了最高榮譽,這是法國足球的勝利,背后是法國足球人才濟濟,許多非常有天賦球員甚至沒有入圍世界杯大名單。杭州民營經濟也一樣,無論是上市公司、獨角獸,還是入榜500強的企業,它們只是杭州民營企業的代表,只是杭州民營經濟的縮影。最重要的是,杭州擁有非常多數量的創業企業、小微企業,這是杭州經濟的未來。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杭州全市共有小微企業44.06萬家,相比上年度凈增8.07萬家,從業人員總數達到361.11萬人;2017全年新增小微企業8.5萬家,同比增長28.41%,新設企業數再創新高。杭州創業環境好、創業氛圍濃厚,五湖四海的創業者也都來到杭州追逐夢想。據《2018杭州創新創業指數》數據顯示,2017年,杭州創業增長率達到12.23%,創業項目增長率4.09%。小微企業的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盈利企業占比從2015年的62.71%增長至2017年的66.28%。民營經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力量,杭州民營企業從小到大,都生機勃勃,杭州到底做對了什么,有哪些經驗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根源:政府從管理者變為服務者
杭州溫山軟水,但骨子里倔強、理智而寬容。北宋時期,杭州就產生了重商思想、行會制度等等,到南宋時杭州就成為當時世界上商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杭商幾乎成為中國商人的代名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商人團體和商業文化。這些是杭州獨有的地理環境,人文風情,以及商業文化沉淀,所以杭州理解產業是生態鏈,無論是五金還是紡織還是電商,都是產業生態鏈的自然延展,不會拔苗助長、線性思維。所以,中非首屆民營經濟合作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辦絕對不是偶然。
思想解放是深入骨髓的內在動力。舉個例子,現在許多人說,投資不過山海關,振興東北的口號也喊了很多年,國家也給了很多政策,但是東北就像“扶不起來的阿斗”,怎么扶持都沒有,根源就是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的政府領導思想不夠解放。站在歷史的角度,杭州重商思想也并非一直很興盛,難能可貴的是杭州領導能夠不斷的解放思想。早在2008年,杭州就開展了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行動,并作出成文決議,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走科學城市化道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思想解放后,杭州所有邏輯都顯得很“合理”,清晰的定位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既不同于溫州自下而上發展,政府開始基本以“無為”管理的方式,也不同于蘇南的“政府推動”模式,杭州走的是“政府服務”模式。
杭州市政府不斷強調,政府要像店小二一樣服務企業,俯下身子降低姿態做服務,從“管理者”變為“服務者”。杭州有個目標,審批服務“企業最多跑一次、辦結最多一個工作日、現場等候最多一小時”,這就是杭州對民營企業的態度。不僅如此,杭州還專門建立了服務專員制度,數百位服務專員通過向企業寄送公開信、定期電話聯系、開展實地走訪等方式,與企業緊密聯系。
創業之城 撐起八大萬億產業,“場子我搭好了,歡迎來創業,來了就是貴賓”,這就是杭州。杭州為外來投資者提供一系列免費專項服務,如投資咨詢、投資促進、投資保障等。在中介服務和金融、保險等方面,投資者也能便捷地得到與國際接軌的相關商務服務。初創企業無資金、無土地、無辦公樓、無地位?杭州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除對中小企業、新經濟企業等還實施了稅收優惠、財政獎補等扶持政策之外,杭州專門出資成立了多支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創新創業,支持建立了許多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特色小鎮等載體。
截至2017年,杭州市眾創空間總數達182家,其中新增市級眾創空間31家,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20家,累計入駐項目數達4126個。轉貸引導基金也已經幫助數千家企業降低了融資成本。截至2017年9月,杭州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已累計支持6028家企業完成轉貸7494筆,轉貸金額424.26億元,為企業節省轉貸成本4.82億元。杭州成了創業之城,年輕的創業者不斷涌入,人才凈流入率連續7個季度居全國城市首位,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連續5年居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第一,平均每天誕生602家企業,舉辦10場以上創業活動。在巨大的創業浪潮下,杭州創業者甚至形成了幾個門派,比如阿里系、浙商系、海歸系和高校系。這些眾多生機勃勃的企業,支撐的是浙江省八大萬億級產業目標。當前杭州正全力打造“1+6”產業體系,重點建設萬億級數字產業集群,文化創意、金融、時尚和生物醫藥等新興優勢產業也正迅猛發展。
的確,現在民企確實面臨許多困難,比如成本上升,杠桿率上升,但是困難是用來克服的,不是用來絆倒的,民企困難背后實際上是產業升級和產業轉型之困。市場自然選擇出最適合當地發展的模式,不會千篇一律,有參差多態之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如同森林,有大樹有小草,各自滋潤。對于民企來說,杭州新經濟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已經說明,國企民企之論并非全部的影響因素,也別太糾結于各種不公平,要多思考自己的企業到底選擇哪個賽道,是新經濟還是舊經濟?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我們希望今后多一些像杭州這樣親近民企的城市,給民營企業提供發展壯大的土壤,這才是中國經濟的未來。
葉檀財經最新文章,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