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加強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力度,叫停代幣發行及其交易,除了發行機構存在非法集資、販毒等違法亂紀行為,交易價格嚴重失控導致風險積聚之外,與各種打著金融“創新”旗號的偽金融創新現象增多、危害實體經濟安全、加速金融“脫實向虛”也密切關聯。加強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不只是某一方面的需要,而是金融監管覆蓋面擴大、滲透力加強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我國在推動金融創新方面,也作出了大膽探索和積極努力,既學習借鑒了國外的金融創新經驗、金融成果,也結合自身實際,開辟了許多新的領域、新的渠道,如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消費信貸等。同時也要看到,這些新領域、新渠道的開放,也引發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問題,帶來了一些新的風險。其中,偽金融創新,就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我們說,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行業、一個企業必須牢牢把握的工作主線,只有創新,才有希望,只有創新,才能進步。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是首要理念,也進一步告訴我們,創新對中國經濟發展是何等重要,對社會治理是何等急需。對經濟的血脈來說,金融創新就顯得更為重要而緊迫。也正是因為金融創新的重要,這些年來,國家從多個層面給了金融創新以政策鼓勵和支持,也給了金融創新最大的空間和容忍。
正如所有行業、所有工作在推進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樣,金融創新在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如虛擬貨幣發行過程中的違法亂紀以及交易過程中的過度炒作、不法分子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從事非法集資等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活動等,一些偽金融創新的行為也伴隨著金融創新一并出現。此次管理層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發行與交易采取叫停策略,就是因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已經被偽金融創新所綁架,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金融創新,決不是披上一件“創新”的外衣就算成立,就可以光明正大、大搖大擺地從事非法金融活動。恰恰是,這些打著“創新”旗號的偽金融創新,不僅對金融市場秩序構成了極大影響,對實體經濟、對企業和居民投資偏好等也產生了極大傷害和誤導,必須堅決遏制并嚴厲打擊。
必須看到,偽金融創新與正在大力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背道而馳的,是不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的,尤其對實體經濟的傷害是非常明顯的。而管理層在加強對虛擬貨幣監管的同時,沒有采用取締的方式,而是叫停。也釋放出一種信號,對真正的金融創新,還是積極鼓勵和支持的,需要打擊和強化監管的是打著“創新”旗號、穿著“創新”外衣的偽金融創新。
對金融創新的監管,必須做到有張有弛,真正的金融創新行為,要大力支持,并從政策、環境、資源等方面給予更大的空間和推動。相反,對那些披著“創新”外衣的偽金融創新,則必須堅決遏制、嚴厲打擊,決不手軟。這也是國外已經取得成功的“監管沙箱”經驗。因為,決不能因為打擊偽金融創新而傷害真正的金融創新,也不能為了迎合金融創新而容忍偽金融創新,兩者的關系必須處理好,必須找到結合點和平衡點,必須依據金融創新的需要界定好監管邊界。(原標題:金融創新的監管必須有張有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