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8月31日,中國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公布完畢,本文依據半年報數據對上市公司盈利情況進行實證分析,從市盈率和盈利增速的角度跟蹤A股上市公司的市場價格與企業盈利之間的狀態,觀察經濟發展的新動向。
我們對A股延續采用分市值大小建立組合,對比市盈率和盈利增速的方法進行分析,以下載于萬得數據庫的全部3346個A股股票作為分析對象。因為計算盈利增速TTM(又稱為滾動市盈率)的需要,剔除337個未公布2015半年報的股票(多為新上市公司),剔除7個ST股票,剩余分析樣本3003個。
計算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8月31日,基于2017年的上市公司半年報盈利,整體組合的市盈率TTM為20,盈利增速TTM19.5%。從分市值組合的市盈率看,低于100億市值的組合市盈率為67.1,顯著大于整體水平;從分市值組合的盈利增速看,低于1000億市值組合的盈利增長超過40%,顯著大于1000億以上市值組合。
2017年半年報顯示25家銀行業上市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46億元,同比增加4.92%,占當期上市公司總凈利潤的46.9%。銀行及其他金融類上市公司凈利潤變動對整體凈利潤的影響太大,共74家予以剔除。2017年半年報顯示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和中國石化(600028,股吧)兩家上市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7億元,占當期上市公司總凈利潤的2.4%,也予以剔除。剔除這兩類公司后,以期剩余2927家分析樣本可以更好地反映實體經濟企業的真實狀況。
對比剔除前后的計算結果發現,整體市盈率從20上升至31.6,大幅上升;整體盈利增速從19.5%變成43.4%,盈利增速顯著提升。說明金融類公司和石油石化的盈利對上市公司總體盈利有較大影響,不僅占當期整體盈利的比例超過50%,而且這兩類公司的低市盈率拉低了市場整體市盈率,影響了對其它公司市盈率大小的判斷。剔除這兩類公司后的盈利增速顯著上升,說明金融類公司和石油石化在過去的12個月里盈利增長慢于其他行業公司。
2017年半年報數據顯示,1000億市值以下各組合非經常性損益/盈利比率超過10%,特別地,100億市值以下組合達到25.4%。說明小市值公司的盈利對于非經常性損益非常依賴,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主要發生于與公司生產經營無直接聯系的相關領域,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的主營業務能力,也有可能被上市公司用來改善報表,影響報表使用人對企業狀況的判斷。由于非經常性損益的性質特殊,持續性存在不確定,上市公司提高主營業務收入尤其必要。
選取25家銀行上市公司進行分析,截至2017年8月31日,市盈率TTM為7.4,顯著低于全體水平20;其盈利增速TTM為3%。而對2017年半年報統計顯示,25家上市銀行盈利季度同比增長4.9%,有邊際改善的趨勢。與此相對應的是,銀行業的不良率和不良貸款余額居于高位,根據半年報數據,25家上市銀行的平均不良率已達1.586%;不良貸款余額達12196余億元。(原標題:小市值公司過于依賴非經常性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