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是順利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根本途徑,也是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更雄厚、更強大物質基礎的根本需要。在這個時候,舉辦2017北京CBD國際論壇,研討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轉型升級等問題,很有現實意義。在此,我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在此,我想就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轉型升級話題談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僅是為實現經濟新一輪的較快增長,更是為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近幾年來,在中央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和結構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今年上半年GDP增長6.9%,比去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然而,從實現經濟健康持續較快增長的需要出發,培育增長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依然是任重道遠。一方面,國際貿易和主要經濟體雖然已經呈現恢復性增長,但是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形成持續健康較快增長的格局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要推動我國經濟較快增長,在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同時,還要適度擴大總需求并提高有效性,而擴大總需求應該把內需市場的開拓作為重中之重,使內需成為新階段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另一方面,我國短期宏觀調控政策的空間在收縮,實現經濟較快增長,需要重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同時,還要看到,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絕不僅僅是為了實現經濟較快增長,更重要的是為了引領新常態,進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性轉變。理想的發展方式,是有利于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高效使用、有利于減輕資源環境壓力、有利于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結構、有利于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們面對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重的現實,面對人口老齡化、高等教育普及化等帶來的勞動力市場供需的結構性矛盾,面對國際競爭格局出現的新變化,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就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形成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一二三次產業結構關系,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值率,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為中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原標題;李偉:我國創新要素配置不合理 資金過多流向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