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4月22日,著名學者陳世驤致信金庸,對金書贊不絕口。后來,此信被收錄在《天龍八部》的附錄中,金庸又在修訂版的后記中專門提及“此書獻給我所敬愛的一位朋友——陳世驤先生”。
金與陳僅見過兩面,陳的夸獎對金來說亦不及九牛一毛,金如此敬重,恐怕與陳在信中對《天龍八部》的點睛評價不無關系——“書中的人物情節,可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這也成了后世金學研究者點評《天龍八部》的起手范式。
不得不說,作為曾經和喬冠華前女友結過婚、與妻子共同接待前任情人及私生子的陳世驤,對人世情感的觀察堪稱鞭辟入里。這八字箴言擁有跨越時空的萬金油效果——回想近一周多來陸續發生的社會新聞:榆林產婦墜樓自殺、程序員相親被騙自殺、宋喆涉嫌職務侵占被抓、薛之謙人設崩塌……哪一起不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如今,人們已經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婚姻對人生的沖擊與改造了。對于年輕女性來說,這種感覺則更為強烈。這個處在情感市場中交易價值最高年齡段的人群,在性別比例嚴重失調的國度中自然更有底氣挑挑揀揀,甚至主動暫停交易。用微博上的話說——“憑本事單的身,為啥一定要結婚”。
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 貝克爾,憑借《家庭論》一書開創了婚姻經濟學的概念。貝克爾認為,一個理性經濟人結婚的目的,在于想從婚姻中得到最大化的收益,如果婚姻收益超過了單身收益,那么人們就會選擇結婚,否則就寧愿單身。
而當前社會為年輕女性們(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單身收益加了許多重磅砝碼——單身意味著更高的職場天花板、社交媒體上蜂擁而至的異性粉絲、不走樣的身材容貌,以及各種意義上的自由與優勢。反之,傳統婚姻中的部分收益,已經被APP們取代,這其中包括重體力勞動、修電腦、保險理財以及性生活解決方案。
這就難怪當一位女性博主感嘆“現在的女孩不努力可是要結婚的哦”,可以在微博上獲取數萬轉發點贊——1981-1991年,中國迎來了建國后的最后一波嬰兒潮,上億獨生女性在隨后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逐漸發現自己不必再去成為依附者。
2007年,在這波嬰兒潮中最年輕的姑娘即將成年的時候,中國高校入學性別比例首次顛倒,女生入學比例達到52.9%。此后九年間,姑娘們牢牢把握著高等教育的統治地位。2016年,女生占研究生比例為50.64%,女生占普通本專科學生比例為52.53%,女生占成人本??茖W生比例甚至高達57.76%??紤]到中國男性數量比女性多3000萬的現實,這個比例已經足夠說明一些問題。
在獲取了祖輩所從未擁有過的自信與地位后,她們成為了低結婚率、低生育率和高離婚率的有力推動者。甚至于,這種力量足以在任何時空中,刮起一股全方位批判男性的旋風。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系的兩位學者于2014年時發表論文指出,中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將顯著降低結婚的可能性——辛苦讀書十幾年,總不可能找比自己學歷還低的男生吧?(原標題:現在不努力,將來可是要結婚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