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據上證報13日消息,類似京奧港·未來墅的情況,在合肥、蘇州、廈門等熱點城市并不少見。由于各地嚴格實施限價政策,一些當初高價拿地的房企期望通過高房價消化拿地成本并獲得暴利的如意算盤紛紛落空。
據“哥們買房”統計,去年土地拍賣火熱之時,合肥市九區三縣誕生了23幅高價地,到目前僅有10個樓盤項目入市。由于政府嚴格限價,這些高地價項目的樓面價與備案價差距一般都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個別差價甚至不到500元/平方米。如新站某知名樓盤,樓面價9614元/平方米,備案價(高層)僅為10499元/平方米,兩者差價不足千元。
在同一個板塊,有的高地價樓盤的備案價與周邊普通樓盤相差無幾。如合肥新站區的華地·紫悅府,比附近的昌·香樟原著的樓面價高1574元/平方米,但備案價卻相同,留給開發商的盈利空間非常小。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而言,高地價拿下的項目,為了追求更高的溢價率,會選擇高端豪宅產品。如今選擇推出毛坯產品的,多半是因為資金壓力。從去年高地價樓盤的入市情況來看,目前分化趨勢明顯:一些地價不算特別高(2.5萬元/平方米以內)的項目,正在降低身段,貼著地價抓緊入市;一些超級高地價項目,基本只能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