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光五星級酒店在短暫的沉默之后,沒能拿出漂亮的公關文字來應對輿論批評,回應內容多是顧左右而言他。也有酒店方和一些網友,不接受民間評測機構的測試,提出了一些疑點,認為這種做法有利益導向,旨在為酒店業(yè)的競爭對手———民宿企業(yè)輸送客流。
有一點無法否認,就算評測機構存在“釣魚測評”的可能,酒店布草“一客一換”的原則都不能丟失,與住客健康密切相關的浴缸、馬桶清潔,也不能單憑服務員的目測結果決定是否消毒清洗。那么,這次五星級酒店評測暴露出來的真問題究竟是什么?想來想去,恐怕還是如何監(jiān)督“看不見的服務”。
服務員在酒店房間內的更換與清潔工作,是典型“看不見的服務”。也就是說,服務員是否愿意按照酒店規(guī)定(如果有的話)對房間進行真正徹底的清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服務員自身的意愿。如果服務員的職業(yè)自尊心較強、服務意識到位,那么他們會在處理房間的時候放棄偷懶思維,認認真真做好本職工作。說白了,考驗“看不見的服務”,其實和考驗私下里的“人性”差不多。
一個人的道德水準,不在于其在公共場合的表現(xiàn),更在于私下的自律與堅持。據報道,去年9月美國一檔知名電視欄目,也通過紫外線燈檢測的形式,曝光了三家五星級酒店未更換床單的問題。也就是說,在考驗“看不見的服務”時,外國的月亮不見得比中國圓。國外與國內酒店的服務員,一樣會有這樣的心理:既然上一位住客沒把房間搞得那么糟,那就湊合再用一晚吧。
酒店方縱容服務員不換布草的可能性不大。首先酒店付出薪水,就是雇傭服務員做這個的,服務員不更換布草,只是節(jié)省了自己的勞動,不能給酒店帶來明顯的益處,何況一旦被住客曝光,聲譽損失不小。其次,體現(xiàn)在布草方面的成本(洗滌與消毒),酒店已經在其他環(huán)節(jié)支付過了,只剩下服務員的最后一換,酒店沒必要因小失大。
當然,酒店的管理責任是逃脫不了的。酒店的問題出就出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沒能解決。在執(zhí)行層面上,管理制度與服務員之間的距離,還是太遠。
想要真正實現(xiàn)為住客提供放心的住宿環(huán)境,方法多的是,其中,把“看不見的服務”放置在看得見的制度中,就能規(guī)避服務員“偷懶”———比如對房間強化檢查,對未能完成“一客一換”的服務員進行經濟處罰,對工作高效負責的服務員進行表揚獎勵……這并不是天大的難題,完全在于酒店愿不愿意付出更多一點的人力與財力成本,來換取住客的信賴。
當然,最好的監(jiān)督,是服務員的自我監(jiān)督。作為服務業(yè)從業(yè)者,自我監(jiān)督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的事情,因為這牽扯著很多復雜的因素,比如服務員的自我價值認同和職業(yè)尊嚴。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心目中,平時隱藏在過道與房間內工作的服務員是“低端人口”,他們的收入與工作強度不成正比,個別素質低的住客用酒店毛巾擦皮鞋引發(fā)服務員反感。雖然住客與服務員沒有直接利益沖突,但在一條無形的“互害鏈”上,服務員是有可能報復到因為不知情而處在“弱者”位置上的住客的。(原標題:如何監(jiān)督“看不見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