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酒店往往標榜完美的睡眠體驗,更有五星級酒店注冊了“天夢之床”的商標,但最近一家自媒體的暗訪,怕是讓那些每分鐘都要花一塊錢甚至更多的尊貴住客,聽完渾身不自在:多家北京五星級酒店被爆出床單不更換,浴缸馬桶水杯不清洗,而且這些五星級酒店無一例外是洋品牌。
其中一個洋品牌的紐約連鎖店,在兩年前就被媒體用同樣方法檢查出床單沒有更換。那位值班經理看到打了暗記,理應更換過的床單,潔凈如新未被更換時的表情,簡直就像剛吃完海底撈聽到廚房丑聞那樣。
五星級酒店這事兒,和海底撈還真有共性,容不得細想:一方面是許多消費者到高檔場所消費時,心理預期的抬升與行業痼疾的落差,另一方面是一些消費實力更高的消費者,擔憂有錢沒地方花。更多的消費者雖然擔心自己平時住的快捷酒店,床單和漱口杯會不會更臟,但想到眼前的回鍋肉指不定用的什么地溝油炒的,多扒拉了幾口白飯送了下去,飯沒飯味,肉沒肉味。
酒店有多臟,怕是消費者不敢想,也想不到的問題。根據筆者的觀察,客房服務員在打掃房間時,的確是可以根據肉眼觀察,判斷這間房間有沒有入住,進而決定是否更換打掃。出于成本控制,也可以說是為了環保節能,酒店并沒有一刀切強制更換所有床品,清洗所有器具。
高級酒店每天也會給所有客房服務員打出來一份匯總表格,清楚表明每間房間的入住時間,和“預離店時間”。按照酒店規則,服務員判斷的客房情況,應與手持的入住匯總情況吻合,才可以不打掃。可以說,一間沒有賣出的房,和一間賣出但沒滾過床單的房,在樓層匯總上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放大鏡之下,就會形成認知偏差:沒換床單,沒換口杯是真,客人沒睡沒用口杯也是真。但賣出去的房間,是不是應該根據樓層匯總,堅持更換呢?
雖然客房服務部的高級經理會定期抽查,但這種抽查機制的設計,看起來沒有媒體的熒光印記這般與時俱進,無法監督一些客房服務員的偷懶習慣。這種偷懶和欠缺監督機制,久而久之,形成了遠在紐約,近在昨晚的全行業痼疾。(原標題:酒店和海底撈的員工,有幾個真把顧客當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