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90%以上的家電都有遠程遙控等智慧功能,當人工智能惠及千家萬戶,為年輕人提供便利的同時,老人家卻沒能跟上智能的節奏,在“聰明”的家電面前遭遇了尷尬。
人工智能正在不斷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重塑和更新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原本旨在讓消費者生活得更加便利、更有品質的智能家電,卻讓部分老年消費者的生活品質出現某種意義上的“倒退”,顯然并非智能家電的產品質量出現了問題。
一些年輕人將智能家電作為一種情感表達手段,用來表達他們的愛與關心;然而,當智能家電遭遇老年人的“不會用”和“用不上”,原本想讓老人們更輕松一些,卻讓老人們更辛苦了——這樣的事與愿違,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墮距”。
現代化進程的滾滾車輪,在帶給我們巨大福利的同時,它卷起的灰塵也遮掩了一些弱勢者的身影,它隆隆的聲響也覆蓋了一些弱勢者的嘆息。面對急劇的社會變遷,一些人難以及時地適應,難以與時俱進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慢了一拍”的他們,很容易陷入邊緣化境地。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組成的“ABC”時代,智能化的手機和家用電器,在無形之中建構了一道人為的藩籬,將老人們區隔、排斥在外。盡管許多年輕人也會簡單教授老人們如何使用智能家電,卻很容易被健忘的老年人遺忘;更何況,一些智能家電功能繁多、操作復雜,即使是年輕人也要花點心思,遑論老年人。
這是一種尷尬的現實,這是一種糾結的處境,這也是一種激烈的競爭。許多年輕人對父母進行情感表達,“越貴越好,越高端大氣上檔次越好”;不管智能家電是否契合老人們,反正“只選貴的,不選對的”。一些家電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產品更新速度很快,單一功能的產品逐漸被淘汰。
家電智能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浪潮,我們卻需要給“慢了一拍”的老人們提供一個過渡地帶和緩沖地帶。和“老人機”一樣,制造企業在同質化競爭的同時,也應有一種差異化的“異質思維”,生產一些不夠時髦、不夠高檔卻很實用的家電。(原標題:人工智能時代 等等“慢一拍”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