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呢?再也沒有比搖滾樂更炸裂的青春,也沒有比保溫杯更慢熱的中年。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原來,發福、謝頂、不修邊幅以及油膩膩的眼神只是中年的表象,殺豬刀遠不如保溫杯這樣一擊即中,讓廣大自嘆道老了的年輕人以及自詡為寶寶的中年人,終于找到了一個傷害烈度最低的自嘲和群嘲方式。
中年危機,隨著“80后”在歲月的長梯拾級而上,而逐漸成為社交網絡上的“顯學”。在這里,“為賦新詞強說愁”是一種政治正確,大家彼此默契,通過吶喊中年危機為自己減壓。同樣是他們,在北上廣的高樓大廈里,在夜晚被白熾燈點亮的窗影里,更多的是咖啡杯。一邊奮斗,一邊吐槽,并不矛盾。
此中年危機非彼中年危機。在中國這樣一個高速發展又急速轉型的語境下,中年危機更顯張力。它不是代際話題,更是全民話題。中年危機讓人懷念奮斗和銳氣,既害怕自己失去競爭優勢,也害怕階層流動遲緩甚至板結。在停滯的農耕文明,四十不惑是有可能的,因為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在疾馳的工業文明,四十有惑才是常態,專業分工和比較優勢帶來了效率,也帶來了焦慮?!读瞬黄鸬纳w茨比》有一句雋永的結尾: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這個如挽歌般自我實現的預言,一直在中年的斷層線上騷動。
事實上,這些年與中年危機如影隨形的還有中產危機。一樣是夾心層危機,一樣是不上不下,中產擔心財富貶值,擔心階層退化,擔心另一種“老之將至”。正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中年危機和中產危機,不過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生老病死,功名利祿,誰能看得開呢?
中年危機和中產危機,是當下國人的大眾心理和集體共鳴,稍一撩撥便發作。國家經過了近40年的長足發展,人民積累了可觀的財富。但同時,經濟開始轉型,人們開始焦慮:房子、空氣、教育,階層、身份、圈子,上升、固化、下墜,無從回避。宏觀上,是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微觀上,是中年危機和中產危機的混酵。轉型期的國家和個人,很像?;蛘撸揪褪窍嗷サ耐渡?。(原標題:韓哲:保溫杯里的中年風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