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針對銀監會披露的2017年上半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數據,交通銀行金研中心周二發布報告認為,商業銀行不良率連續兩個季度持平,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持續下行態勢基本得到遏制。但考慮到不良貸款和關注類貸款規模較大,且貸款規模較快增長帶來的稀釋作用也是不良貸款率和關注類貸款占比沒有增加的重要因素,短期內信用風險壓力依然存在。
尤其在金融和實體經濟雙重去杠桿的背景下,受政策影響,短期內部分領域風險仍處于釋放階段,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仍面臨一定反彈壓力。
交行認為,2017年上半年,隨著經濟數據出現積極變化,宏觀經濟階段性企穩向好趨勢凸顯,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壓力有所減緩。然而在金融和實體經濟雙重去杠桿的背景下,受政策影響,短期內部分領域風險仍處于釋放階段,帶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繼續增長,需重點關注。
潛在風險依舊較大,不良或將面臨反彈壓力。雖然關注類貸款占比有所下降,但從主要上市銀行情況看,2016年末關注類貸款遷徙率為34.94%,為近年來最高值,表明關注類貸款有加速下遷為不良貸款的跡象。
此外,2016年末主要上市銀行逾期貸款占比為2.77%,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之間的差額雖然有所減少,但仍達到5305億元,且逾期貸款的增加速度仍高于不良貸款增加的速度。這些數據表明仍有相當一部分的貸款風險尚未完全暴露,未來關注類貸款和逾期貸款將對商業銀行造成一定的風險壓力。
“金融去杠桿”延伸至“經濟去杠桿”,部分大型企業信用風險將繼續釋放。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經濟去杠桿”,將主戰場從“金融領域”延伸至“實體經濟”,并且指出去杠桿的重點在國有企業,處置僵尸企業將成為重要抓手。未來隨著國有企業降杠桿的逐步推進和新一輪“僵尸企業”處置工作的啟動,部分潛在風險將逐步釋放。尤其是一些生產技術落后、市場前景黯淡的高負債率企業,通過關停、破產重組等措施同步實現“去杠桿”和“去產能”目標后,將會對銀行信用風險造成一定壓力。
報告還指出,此外,融資渠道收縮,中小房企可能形成一定潛在風險;隱性債務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需加以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