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盡管當前業績表現不及預期,但血制品行業后續發展空間仍被看好。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隨著采漿量的不斷上升,低水平、低效率的小企業將逐漸告別憑借少數品種即可豐衣足食的時代。在品種結構方面,凝血因子類和免疫球蛋白類目前缺口仍然較大,短時間供需難以逆轉。但作為國內血制品最主要品種的人血白蛋白,隨著采漿量上升和進口血制品的大量涌入,可能率先出現過剩。多家血制品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也顯示,盡管血制品行業因供給缺口而被資本市場看好,但行業的整體發展速度已開始放緩。未來較長時間內,血制品企業的競爭力將由血漿資源擁有量及血漿綜合利用能力決定。
從需求方面看,“醫保報銷范圍擴大將驅動血制品供需緊張狀況進一步加劇,未來提價空間亦將打開。”方正證券綜合考慮血制品醫保報銷范圍擴大的利好影響,同時權衡各上市公司2017年PE估值及利潤增速,依舊看好血制品行業。
據了解,我國血制品產業由政府主導,雖然目前生產企業相對分散,但隨著各類行業政策的不斷推出,資源也不斷向大企業集中。今年上半年,國內血制品市場就經歷了并購重組浪潮,行業集中度得到快速提升。
如5月份完成重組的天壇生物,已轉讓其所有疫苗業務并置入貴州中泰的血制品業務,且公司控股股東中生股份下屬的血制品業務預計還會繼續注入天壇生物。目前停牌中的上海萊士則正推動同方股份的入股,同方股份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公司不超過29.9%的股份。此外,已轉型血制品產業的ST生化則在6月底遭遇浙民投天弘的“強攻”,浙民投擬斥資約27億元通過要約收購取得ST生化控制權。
近年來,國內血制品企業間的并購行為逐漸增多,龍頭企業采用并購為主、自建為輔的漿站擴張模式,獲得了高速發展。未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強,行業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作為博雅生物的控股股東,高特佳投資集團對博雅生物長達十年的投資期正好也是血制品行業快速發展的十年。近日,高特佳投資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蔡達建接受采訪時表示,仍對血制品行業持樂觀態度。蔡達建預計血制品行業會進入一個“五強爭霸”的階段,即行業排名前五的龍頭會對整個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