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匯儲備增加的同時,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外匯占款卻一直在減少。2017年1月末到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共增加了585.85億美元,但外匯占款卻減少了2067億人民幣。
“外匯儲備計入了非美貨幣的匯率折算因素,而外匯占款反映的是取得外匯資產時的人民幣成本,不反映匯率折算因素。”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外匯占款的減少,銀行結售匯和涉外收付差額仍然為逆差,反映此輪的外匯儲備增長更多是因為美元疲軟下的估值效應。”
長期以來,央行外匯占款曾是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和國內流動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即在外匯占款上升期間,央行通過在市場上購買外匯而投放人民幣,但隨著外匯占款的持續減少,及央行貨幣政策從數量型向價格型改變,這一邏輯也在發生變化。
“外匯占款減少的原因是央行在市場上賣出外匯,釋放外匯流動性,但預計隨著外匯儲備和匯率企穩,下半年外匯占款可能是零增長,即央行不再投放外匯,也不回收外匯,而是希望外匯交易市場可以自發取得平衡。”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且目前外匯占款下降速度明顯放緩,其下降幅度對人民幣流動性的影響減少,也減輕了央行貨幣投放壓力。預計下半年央行將維持目前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逆回購、MLF等維持流動性基本穩定。”
一位國有銀行交易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金融去杠桿背景下,銀行資金面基本維持緊平衡狀態,央行主要通過逆回購和MLF對市場釋放流動性,但投放力度遠不如去年同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中國貨幣網公布數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貨幣凈回籠3050億元,而去年同期則是凈投放7838億元,且逆回購以7天、14天為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