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記者9日從商務部獲悉,今年以來,商務部會同各部門、各地方繼續狠抓國務院已出臺的一系列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落實,大力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和貿易方式“五個優化”,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平臺、國際營銷網絡“三項建設”,繼續推動外貿新業態試點、大力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梯度轉移、實施積極有效的進口政策,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動力轉換加快,回穩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根據海關統計,1-7月我國進出口額15.4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5%;其中出口8.53萬億元,增長14.4%;進口6.93萬億元,增長24.0%;順差1.60萬億元,收窄14.5%。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指出,2017年1-7月,我國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國際市場回暖。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加快,主要國際組織紛紛上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測。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3日公布的最新預測,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3.5%,比2016年提高0.3個百分點,創3年來新高。
二是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本屆政府以來,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文件,形成了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體系。各部門各地方狠抓政策落實,切實為企業減負助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三是企業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一大批企業從供給側發力,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轉動力、調結構,著力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企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增強,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汽車、船舶、軌道交通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外貿新業態發展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出口增速明顯快于整體增速,新動力培育成效初顯。
四是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拉動我國進口較快增長。我國原油、鐵礦砂、天然氣、鋼材、銅精礦等10類大宗商品(占我同期進口總額的23.5%)進口價格上漲11.2%—84.1%,進口數量增長3.4%—25.1%,因價格增長因素拉動進口增長7.3個百分點,數量和價格增長合計拉動進口增長9.8個百分點。
從全年來看,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全球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國內綜合要素成本不斷上漲,訂單和產業轉移仍然較快,我出口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保持進出口回穩向好勢頭的任務仍然艱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