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20日報道稱,中國希望緬甸和平,以保護自己的新能源投資,也找到了一個美國未能實現的幫助緬甸的機會。
緬甸在開始實施民主改革時,奧巴馬政府迅速做出反應:放寬對緬甸的制裁,將其作為加強與東南亞國家聯系、遏制中國崛起的廣泛努力的一部分。
但在這種新關系的基礎上美國毫無建樹,現在風向已經轉變。就在特朗普當局不經意的時候,中國正運用地理位置上的鄰近引申出的戰略和經濟利益,利用雄厚的財力修建價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基礎設施,并與一些反叛團體加強了族裔聯系,在這些領域,美國是無法和中國競爭的。
“隨著美國的撤退,昂山素季在本土和國際舞臺上都對中國越來越依賴。”緬甸戰略與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敏辛表示。
報道稱,不僅僅是緬甸。在整個東南亞地區,中國都正在大力引導各國進入自己的陣營,拉攏美國的朋友和盟友。
菲律賓是美國的盟友,其總統杜特爾特大幅度偏向了北京。泰國是美國的另一個盟友,其軍政府已經從中國購買了潛艇。在馬來西亞,中國正在修建高鐵。
報道認為,中國能贏得緬甸的好感,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緬甸民族內戰中擔當了調解人,昂山素季說她對此感念于心。
“我相信,作為睦鄰友好國家,中國將盡力推動我們的和平進程,”她去年訪問北京時表示。“如果你問我,我在國內最重要的目標是什么,那就是實現不同民族之間的和平與團結。”
“中國希望緬甸安定,”日本國際大學的緬甸軍事問題專家貌昂妙說。“打仗有損他們的利益,因為它會擾亂中國的貿易。”
華盛頓大學的國際研究副教授瑪麗·P·卡拉漢表示,美國通常把建設項目和其他海外投資交給私營公司進行,而緬甸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邊遠經濟區,不被認為具有吸引力。“美國公司沒來這里是因為這里地價高,審批困難,”她說。“這里的勞動力很便宜,但是沒有技能。”
報道認為,美國的損失可能讓中國在戰略上獲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