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剛剛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金融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金融業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和任務?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業又該如何更好發揮作用?7月15日,人民日報第一時間采訪了相關專家。
主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隱患仍不容忽視
“這次會議是在全球經濟增長趨緩、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召開的,具有重要意義,將對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和穩定產生深遠影響。”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積聚了一定問題和風險,需要結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
“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金融風險隱患仍不容忽視。”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仇高擎表示,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深化前期金融風險綜合治理的各項舉措,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穩定。
“市場的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基礎,要堅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讓金融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這個要求落實到資本市場層面上,就是要防止市場大起大落。”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滕印說。
債務風險是金融風險的重要方面,當前去杠桿工作穩步推進,今年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但在部分行業部分地區,高杠桿率和政府隱性債務問題依然存在。
這次會議提出,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尸企業”工作。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經濟下行壓力下,高杠桿的風險更容易暴露,要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積極穩妥去杠桿,但也不能一刀切?!蹦祥_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輝認為,去杠桿要堅持分類、精準施策原則,對“僵尸企業”該去堅決去,不能讓其占用寶貴金融資源,同時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盤活存量,優化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