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做一道選擇題。一次撿50元,和先撿20元后撿30元,您會選哪個?一次丟50元,和先丟20元再丟30元,您又會選哪個?實驗證明,多數人選先撿20元后撿30元,而一起丟50元。看看您的選擇和實驗結論是否一致。其實這個就是經濟學的快樂痛苦四原則:n個好消息要分開發布;n個壞消息要一起發布;一個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的好消息,分別公布;一個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的壞消息,一起公布。
作為證券市場眾多參與者中的一員,您在進行證券操作的時候,是否也是和前面選擇題的答案一致呢?如果近期在市場中的操作一直沒有盈利,那看看您的操作是否和下面的假設情況很類似。5、6月之后的行情,一直比較糾結,個股賺錢機會把握上也比較困難。大多數人在買入股票之后,總是想著馬上就能獲利了結,一次就能得到全部的“50元”。當標的出現小幅上漲趨勢之后,馬上就選擇落袋為安,完全無視市場給予的繼續獲利機會,而實際上得到的往往是前面的“20元”部分,而完美錯過了后續的“30元”部分。當標的出現下跌時,總是想著可能一下就跌了“50元”調整到位了,后面就是上漲了,卻沒想到它的下跌僅僅是前面的“20元”部分,更沒料到后面還要再跌“30元”的部分。
您或許就是那個最近一直獲利很少或小幅虧損的人,能大幅獲利的時候卻選擇提前了結,而在調整的道路上卻一路相隨。最終造成這種結果,其實很大程度上和目前證券市場的整體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由于5、6月份內外部消息較多,市場頂多只能算是震蕩市,上躥下跳較為明顯,許多投資者朋友明顯感覺到市場獲利難度較高,而一旦在操作上沒有踏準節奏,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那如果市場處在震蕩市階段,也就是所謂的“結構性”機會又該如何把握呢?筆者認為可以參考“四減少原則”。具體就是減少持股時間、減少持股數量、減少贏利目標的預期值、減少操作次數。通過減少持股時間,就是降低持股風險,最大程度降低時間成本;減少持股數量,就是在選擇個股標的數量上少而精,避免由于持股種類過多影響對市場的整體判斷;震蕩市不確定因素往往會導致股市的波動概率增加,進而增加獲利的不確定性,短線參與資金降低贏利目標的預期有助于規避部分風險;對于一些缺乏經驗、投資風格較為穩健和長線投資的、不具備及時應變能力和時間的投資者來說,應盡量降低操作頻率,也就是在降低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