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31日,全長480公里、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與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的蒙內鐵路舉行通車儀式。(5月31日 網易新聞)
將近半個世紀以前,中國幫助非洲援建了坦贊鐵路,從此開啟了中非友誼之路,在這條鐵路的建設過程中凝聚了中國與非洲地區人民的汗水,是中非友誼的開端。如今,蒙內鐵路的開行,從進站口的設備到列車,無一例外都是中國制造,每一條鐵軌印著“中國標準”。筆者及此思索:蒙內鐵路上的“中國標準”能否進一步助力中非友誼,成為友誼的“新橋梁”呢?
從援助方式上說,百余年間在非洲大地上建設的鐵路除了中國制造還有美國、英國、法國等歐美發達國家,但很少有國家在非洲建設能像中國那樣受到歡迎,由總統親自裁剪。原因就在于一些發達國家,名義上為了幫助他國建設基礎設施,實際上是為了掠奪資源。拿蒙內鐵路來說,這條鐵路以前被建設過,但由于當時建設該鐵路的西方國家只是為了掠奪礦產投入戰爭方便,當西方列強撤退后,這些鐵路沿線自然被廢棄,加上建設鐵路對于這些地區經濟不僅沒有幫助,反而帶來了新的剝削,這樣的“幫助”讓不少非洲人并不樂意買賬。只有對他人尊重,別人才能尊重你,這句話同樣用在中國外交上,,建設這條鐵路并沒有給該國增加太大負擔,也沒有要求給予任何資源作為報酬,這在當地人眼中看來是一種誠意更是一種友善,誠信是做生意的根本,援助方式上的實事求是,也讓蒙內鐵路為非洲大陸上更多人知道,為助力中非友誼打開了一扇窗。
從技術交換層面上來說,技術對于每一個國家都是核心,無論是西歐還是日本,在建設高鐵后,關鍵技術的修理都必須是本國的技師從國外趕來修理,并且在修理時不允許他人觀看,這對于幫助高鐵技術落后的國際而言無疑是一種“歧視”。中國此次援助建設的蒙內鐵路與上述不同,科技只有共享才能不斷完善,因此,中國政府將列車的核心技術也交給當地人,變相的讓更多非洲青年人找到一份工作,促進地區之間的列車技術水平交流。真誠待人,別人自然能夠真誠待你,正是因為有更多技術的交流,幫助非洲發展的同時也能夠為中國經濟發展和走出去戰略帶來源源不斷的資源。
從坦贊鐵路到蒙內鐵路,中非之間走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卻依然屹立在世界之巔,中國與非洲國家的緣分就猶如這一條條鋼軌細水流長,就好比這一根根枕木堅韌不拔,蒙內鐵路上的“中國標準”將逐步成為非洲大地上的“中國標準”。筆者以為,這必將能夠促進兩地之間的交流,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援助方式上,中國本著誠信外交的方式在鐵路建設上真誠待人,在贏得掌聲的同時也必將能夠助力中非友誼,成為中國與非洲大陸之間友誼的“新橋梁”,也會有更多發展中國家樂意與中國溝通,促進全球經濟朝著新模式方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