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多部委聯合對代幣實施了最無情的打擊,直接將首次代幣發行 (ICO)定性為非法融資,下一步就是嚴厲的取締行動。ICO的定性勢必沖擊整個代幣市場,最有代表性的比特幣每枚單日下跌3000元。現在去探討代幣這種虛擬貨幣的起源意義已經不大,在互聯網這個虛擬世界,一切皆有可能,現實世界有的東西,虛擬世界都有,而且虛擬世界的東西更多。
但代幣能在這么短短幾年時間被爆炒,其實和現實世界有很大關系,可以說沒有現實世界的流動性泛濫,就不會有代幣“驚天動地”的行情,這一切都是炒作,就像很多人說股票都是電子符號,每一只股票的背后盡管有一個實體公司在做后盾,但股價往往都不是實體公司的具象反映,而是一種虛擬的前瞻性反映。如果按這個邏輯,活躍于虛擬世界的代幣被炒作的理由更充分。
代幣繁榮的背后,是現實世界流動性泛濫的結果,作為虛擬世界的貨幣符號,其被炒作有客觀原因。再加上傳銷般的賺錢效應,泛濫的流動性讓代幣市場水漲船高,一家ICO創業公司可以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就吸引超過1.5億美元的投資,融資速度超快的背后,就是大量流動性在投機。這與很多金融衍生品一樣,沒有實際價值,但它可以交易,比如期權產品就是典型,它只代表投資者對未來漲跌的一種預判,但依舊可以成為交易的對象。
很多人認為,由于代幣市場過于火爆,對于代幣的這次嚴厲整頓,會不會驅使部分資金回流到傳統意義上正規的資本市場,比如股市。理論上講,代幣市場處于高位,資金獲利眾多,再加上利空突襲,這些資金重新選擇估值洼地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要就此認為這些流動性會到A股中來。首先我們要清楚,這部分資金投機性很強,而A股市場目前處于嚴格的監管之中,這些資金很難從A股市場尋找到合適的炒作標的。因此,對于其它正規的衍生品市場來說,這些資金倒是依舊可以大展拳腳,因為金融衍生品的投機性大過A股,這也是為什么A股市場波瀾不驚,但部分擁有正規衍生品交易資源的個股被爆炒的原因。
從長遠的角度看,代幣是一種趨勢,互聯網只要存在,代幣肯定就會存在。從這個角度看,炒作代幣的資金或許只是暫時做做高拋低吸而已,還很難說走就走。
而且就目前A股市場的監管情況看,也不會歡迎這些炒作資金進來興風作浪。目前A股市場可以期盼的資金援軍,個人認為還是房地產市場的溢出資金、海外投資受限的民營資本和從銀行間同業市場溢出的需要穩定投資收益的資金。(原標題:劉柯:限制代幣發行會不會驅趕資金進入A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