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精管理即精細管理、精準管理、精確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近年來,用五精管理推動管理升級,不僅成為國內外企業界的強烈共識,而且取得了豐碩成果。現代企業制度遵循管理科學,培育管理文化,講究管理藝術,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業品質,這既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之舉,又是十分緊迫的建設任務。要堅持主導與主體并舉。
五精管理需要以企業領導者的文化觀為指導,但領導者的價值取向只有得到全體員工的認同,才能成為引領發展的強大力量。在五精管理實踐中,管理者發揮著主導作用,員工發揮著主體作用。只有主導作用,沒有主體作用,五精管理不能發揮有效作用。反之亦然。員工是五精管理的真正主體,管理者是反映主體要求和意志的組織者,管理者越是自覺地發揮主導作用,員工自覺發揮主體作用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越高,五精管理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從一定意義上說,主導作用的發揮對員工參與五精管理的影響力很大。實踐證明只有領導者親自倡導、組織,率先實踐,才能把主導作用與廣大員工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統一起來,五精管理才能開花結果。
要注重發揮制度的樞紐作用。把五精管理理念轉化成全員的行為準則,并固化為員工的行為,必須依托制度的支撐。構建充分體現五精理念的管理制度體系,也是解決五精管理自在與自覺、主動與被動、主體與客體等矛盾關系的關鍵。只有把五精理念落實在制度層面,用理念引導制度,用制度支撐理念的落實,發揮制度文化的樞紐聯動作用,五精管理才能在企業產生實質性效果。一方面,“文化乃制度之母”。制度的形成與制度本身必然會體現出文化的影響。制度總是要根據企業員工對它的認識和理解來運用,并最終按照企業員工所理解的方式來發揮作用。如果一種制度與文化主流有著嚴重沖突,則會被員工束之高閣,而如果一種制度過于超前于文化,員工理解不了,它自然是無用武之地。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制度成為了擺設無法發揮作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與文化的發展方向相距甚遠。為此,五精管理本身必須符合企業文化或是發展趨勢,方能發揮紐帶作用。另一方面,五精管理演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觀念、行為、方式的改變過程。五精管理制度對員工的行為具有強制性,會直接改變員工的行為;同時五精管理制度都是基于一定的五精理念而制定,它的實施也會間接地對員工的觀念加以影響。
要兼收并蓄,樹立開放的文化觀。企業的管理實踐證明,任何一個時代的管理文化都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各種文化之間沒有絕對界限,各種管理文化之間的關系不是封閉和對立的,而是開放和對話的,正是在各種管理文化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中構成一個時代企業管理文化的統一性。這種統一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企業各種管理文化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二是企業各種管理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不僅在內容層面,同時也在形式層面;三是企業各種管理文化之間的互動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最富有創造力和最有活力的文化不是產生于各種文化的封閉之中,而是產生于各種文化的互動之中。企業五精管理是企業管理內涵提升和外延拓展的過程,需要不斷的擴展創新,不斷學習借鑒中外先進管理思想和優秀文化成果,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理解別人的管理文化,為我所用。保持自己管理文化的主體性,需創造性加以理解,使自己的管理文化得到豐富和發展。
要立足實踐,深入實踐。企業員工認同度、共同參與和實踐程度是五精管理成功與否的標志。一個企業良好的管理文化不僅需要廣大員工的認同,關鍵還需要廣大員工的共同參與和實踐。每位員工都應是管理文化的創造者、完善者和體現者。如果沒有濃厚的管理文化氛圍,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行政管理,依靠嚴格的規章制度來強制員工遵守,是不能稱其為管理文化的。
所以,企業五精管理必須構建全體員工認同、共同參與和實踐的有效途徑,不能停留在高堂深院的理論專著上,更不是對企業某項工作的改良與嫁接。它是企業在管理上塑造自身、超越自我的歷程和方法,要本著“實效在于實際,管用在于實用,立足五精管理實踐,力量在全體員工中,智慧在實干過程中”的原則,結合實際,設計行得通、見實效的五精管理導入要素,把最“實”的管理元素升華為文化精魂,最終使企業的管理水平實現新提高,企業品質得到跨越提升。(原標題:霍占良:對運用“五精”管理提升企業品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