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隨著股市指數繼續下跌,大批股票創2015年股災以來的新低,有的動輒幾個跌停,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主席又被罵慘了。有個人可能還花了200多萬,就為用股價數字痛快的罵一把。
昨天,經濟學家韓志國以極其強烈的態度發微博稱:“新股審批不能夾帶私貨,新一任證監會主席上任以來,以每周10只的速度狂發新股,給市場造成巨大沖擊,為未來留下重大隱患。”
作為經濟學家站出來公開發微博這么說,這是非常嚴重的輿論態勢了。
炒股的也沒閑著。這是今天一個跌停板上的公司新都的成交量,看下這些數字的諧音,就知道操作者想表達的意思與情緒。今天是新都停牌兩年來的第一個復牌交易日,這是個確定要退市的公司,跌停板賣單上壓了179萬手,正常的話是不會有人去買的。
這個情況還有人買,而且還是這個數字組合,只有一種解釋,故意的,花錢就為了罵人爽一把。這可能史上是最貴的罵人方式,為了罵劉士余,這位土豪花了234萬。
2
我覺得,真正的問題不是劉士余該不該罵,罵了他,換了劉主席,中國股市就能漲起來嗎?
真正的問題是,從過去十幾年歷史來看,為什么不管誰來做證監會主席,中國股市都是熊市為主?就沒有一個牛市超過兩年的。
我們看下2000年到現在的證監會主席與上證指數。
2000-2002年證監會主席是周小川,2001年7月上證指數見頂2245點,持續走熊到2005年跌破1000點,這是最漫長的熊市。
2002年-2011年的證監會主席是尚福林,上任頭三年都是大熊市。尚福林在任期間頂住壓力干成了一件大事,全流通改革。
借著全流通,股市自2016年初走牛,從1200點左右起步,在2007年10月突破6000點,十年之后仍然可望不可即,這一輪牛市,依然不到兩年結束。
2007年10月,股市崩盤,從6124年在僅僅在一年時間內又跌回2008年11月的最低1678點,這是下跌速度最猛的一輪熊市,雖然在2009年7月反彈到了3400點,但是從2009年7月一直在2014年6月,股市基本處于熊市狀態,2014年5月又跌破了2000年。
也就是說,尚福林做了10年證監會主席,牛市不到2年。
之后是郭樹清,2011年10月-2013年3月,股價在2200-2400點之間震蕩,小熊市。
接著是前主席肖鋼,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肖剛在任前期是十年來第一次大牛市,從2014年6月的2000點附近漲到了2015年6月份的5178點,之后是股災暴跌,2016年2月跌到2687點。這一輪熊市中間有國家隊的救市,否則的話,比2008年的崩盤會更加慘烈。
現在是劉士余,從2016年3月接任至今。
除了任期僅一年的郭樹清,周小川,尚福林,肖剛,哪個主席不是都被罵慘?哪個主席任內沒出過大熊市?哪個主席任內不是熊市時間大大多于牛市時間?這個才是中國股市的根本問題,這是中國股民的真正悲哀所在。
3
當時上證指數2678點,現在是3064點,上證指數從劉主席接任到現在,指數漲了10%,為什么他還被這么罵?
因為大票在漲,小票在跌。國家隊布局的主要是大藍籌,散戶買的更多的是創業板等小市值公司股票。創業板指數從2016年的2238點跌到了現在的1778點,有上千家公司股價創出股災以來新低。
上證指數還在漲,劉士余卻被罵的真相呼之欲出,這與中國股市牛短熊長的原因也息息相關,這就是劉士余主席堅定推行新股發行常態化,達到了類注冊制的狀態。這樣一來,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股市的傳統玩法和估值體系,讓一批依靠殼價值支撐的公司價值崩盤,特別是很多小票的價值面臨重估。
我認為中國股市牛短熊長的癥結點在不夠市場化,具體來說造成了兩個惡果:
審批制導致供求關系極其不對稱,新股發行嚴重供不應求。看看股民打新就知道,大家打新的時候有幾個人會去看看這公司干嘛的?中新股就相當于中獎,然后連續十幾個幾十個漲停,多少股票,打開漲停之日就是它的歷史最高價之時,新股的泡沫就讓時間的熊途來慢慢消化。
審批制導致好的公司不容易進來,又沒有退市制度,根子上就不健康。騰訊,京東,陌陌,微博,超級超級大牛股,按照A股的審批制要求,他們是上不了市的。中國最有活力的公司們都去海外上市了。股市走牛的根子還是上市公司要有成長型,最有活力的公司都去海外上市了,中國股民就享受不到中國經濟成長最快部分的紅利。
A股已經成為一個殼價值主導的市場。任何上市公司,無論業績如何,只要上市了,這個殼就值幾十億。公司一上市,就都成了金融公司,以資本運作為主業,這樣的股市,能長牛么?
4
明白了這一點,就會知道,為什么劉士余在任期間股指跌的不是最厲害的,卻被罵的這么狠。因為他在改變過去20多年來這個市場一貫的玩法,如果真的這樣下去的話,有一批股票可能會跌的非常慘。
首先是他堅持新股發行常態化,每周10家的速度在發,越來越走向注冊制。
IPO加速與注冊制,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根本不是融資金額抽血多少的問題,而是把殼價值體系打碎了。以前一個殼值個50億,現在大家都預期注冊制了殼不值錢了,可能就變成15億了,那市值虛高了三倍,就得跌下來。我之前一篇文章就說,現在最要警惕的就是市值100-200億的重組或概念公司,殼價一跌就根本不值這個錢。
其次,是嚴控重組并購,比如不鼓勵跨界并購等等。A股的殼游戲,本身就是靠重組故事來支撐的啊。
這幾個方面一結合,這個市場的規則,預期和估值體系就都變了,特別是對于小票來說,我相信這一年下來,很多莊家都被套進去了。
因為在一年以前,也包括現在,并沒多少人真的相信,劉士余真的有這個勇氣與擔當把新股發行常態化,真的要把IPO堰塞湖去掉。要放以前的證監會主席,股市跌成這樣,輿論反響這么強烈,早停IPO了。至于停了以后,管它。
改革,下跌,暫停,反彈,再改革,再下跌,再暫停,再反彈。這就是中國股市的常態。難怪一個段子說,我上幼兒園的時候,股市是2000多點,我上大學了,股市還是2000多點,如果不做本質的改革,等兒子上幼兒園了,股市還是2000多點。
來看看2001年7月到現在的上證指數走勢圖,漫漫熊途。
今天還有人跟我說,如果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劉士余該走人了吧,新股發行該停了吧。
這一次,可能真的不一樣。
我在之前的文章說過,“”這一次,從整個國家金融系統來看股市,股市已經成為僅有的仍然非常有活力和輸血功能的經濟發動機,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型需要股市的正常融資功能,未來五年A股走向注冊制是擋不住的。”
在政治上,我認為劉主席現在最應該抓緊做的是,嚴查造假。最近都有自媒體爆出幾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只有在財務造假上下重手,才能為IPO常態化的政治正確性保駕護航。
對于理性的投資者來說,情緒化于事無補,不要與趨勢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