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前最大的新聞就是減持新規。2年來來市場3次改變減持,甚至是停止5%以上大股東減持的,卻依然未能抵擋下跌。那么這一次會例外嗎?其實如今這還是“轉移視線”的方法。為什么說如今減持新政是一種“轉移視線”,之前市場所有討論焦點是為什么“權重起舞為IPO護航,而8成以上個股股災”,尋求這種非理性市場的解決。如今管理層拋出一個減持新政,股民馬上就就被瓦解。玉名認為股民非要說這是一種利好,我不否認,但那是針對短炒就馬上離開股市的投資者;如果我們是一個長期在股市的投資者,這種忽視焦點,轉移視線的方法,會帶來中長期市場更多的混亂。因為,這并不是市場手段,而是行政干預,歷史上多次行政干預結果如何了呢?有哪一次真正拯救A股了嗎?頂多是短期的反彈,如今市場下跌的元兇被隱藏了,這個因素不解決,股民若將短線超跌反抽當做反轉,那才是最大的危機。
說到反彈,我們要注意到上周再度出現了創業板的逆轉,近期已經是第三次出現了,分別是4.27、5.16和5.24日,之前兩次都在局部形成了3-5天的反彈;不過量能卻是越來越低,資金參與熱情是逐次下降的。玉名認為這里面傳遞出來的第一個信號是,權重拉指數是毫無意義的,只會讓資金加速撤離,只有中小創為首的個股出現活躍,才能帶來機會。第二個信號是增量資金的意義,之前兩次反彈上沖,均無奈量能支撐情況較差,說白了就是沒有增量資金入場形成多頭的援軍,最終導致反彈后資金撤離。今兒微博訂閱文章《水落石出,龍頭行業、龍頭股已逐步清晰(附股)》中做了分析,通過對于一年以來,業績情況、股價走勢、成長性等多個指標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如今市場中受到追捧的行業,以及該行業中的龍頭股,其具有操作價值;此外還有一些是細分行業龍頭,也值得研究。
實際上,過去一周有好的一面,第二輪年線爭奪戰,實現了收復。自5.8日之后,市場始終圍繞著年線展開,尤其是我們看到市場在本周再度遭遇了黑周一(6周來第五次),還一度下探3022點,但就在此時大權重股再度橫空出世,上證50指數更是再創年內新高,玉名認為這意味著如今是少數幾個大權重股控制指數。以5.25日市場出現中陽反彈為例,雖然從整體有2163只個股上漲,但賺錢效應并沒有那么明顯。包括一字板新股在內非ST漲停個股僅有42個,漲幅超5%也只有87只,漲幅2%的個股僅570多只(占比不足20%),而非ST個股跌停仍有17,跌幅超5%的個股也有49只。足見,權重對指數拉動作用之大,甚至有了浦發銀行(600000)的漲停。策略上,短期市場沒有改變下跌的主因,權重拉指數護駕IPO發行明顯,而資金整體流出,股民對此要有所明確,市場大格局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局部會有小的短線反抽,但沒有持續性的機會,依然要控制好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