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天天有,最近特別多。周一,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一年期品種利率報4.3024%,創了兩年以來的最高位,并且首次高于4.30%的上海銀行間市場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離央行設定的一年期貸款利率4.35%就差一步之遙。
有分析師就說了現在SHIBOR和LPR的倒掛,意味著銀行未來會逐步把壓力傳導給實體經濟,導致以后實體經濟貸款利率也會上升,不是什么好事。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會提高,經濟下行壓力會加大。
才0.0024%的差值,怎么就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呢?
Shibor利率指的是銀行間的拆借利率,大家可以理解為銀行之間互相借錢時計算利息的利率。而LPR指的是銀行能給客戶的最低利率,這倆倒掛了可不是什么好事。銀行本來就是吃利差的,長此以往,銀行放貸出去就會虧本。當然虧本只會是一時的,作為不存在退出機制的他們會有充足的手段把虧本轉嫁出去。
錢緊了,用錢的成本提高了,盡管這種倒掛現象剛剛出現,但是它的傳導效應遲早要反映出來的。這個傳導效應有多重,我們只能猜測,但是我們可以往回看看,是什么導致借錢變貴了。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監管來的太快,好像龍卷風。這風暴眼就是33萬億銀行委外資金的回收。風暴的突然來襲,讓過慣貨幣寬松日子的機構和用戶一下子有點慌神,反應過度,才導致了這次倒掛以超預期的速度來臨。
現在看來,倒掛是個事,它背后反應的是錢緊,當然也有媒體把這個叫錢荒。在這樣的背景下,現金為王,牢牢捂緊你的錢袋子,切忌買買買,堅決捂捂捂,才是最保險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