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多次出現個股盤中“閃崩”走勢,備受市場關注。在市場出現集體性買入或賣出行為時,逆勢操作顯得難能可貴。在近期的閃崩個股中,同樣出現了敢于逆勢買入的資金。這些資金究竟是買入自救,還是火中取栗?
4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多次出現個股盤中“閃崩”走勢,備受市場關注。周三盤中,新黃浦、東凌國際、繼峰股份等個股再現“閃崩”。在并無重大利空的情況下,公司股價在短短數分鐘內被大量拋單砸至跌停板,并在K線圖上留下一根長長的陰線。
而本周前兩個交易日,多只次新股同樣出現“閃崩”行情,皖天然氣、國泰集團、鹽津鋪子、洪匯新材等個股同樣在盤中出現大幅下挫,并在隨后的交易日中延續大跌,短短數個交易日內,數十億市值快速蒸發。
在市場出現集體性買入或賣出行為時,逆勢操作顯得難能可貴。證券君注意到,在近期的閃崩個股中,同樣出現了敢于逆勢買入的資金。這些資金究竟是買入自救,還是火中取栗?
誰在逆勢買入?
盤后公開信息顯示,活躍的游資席位在“閃崩”行情中依舊唱主角,其中不乏首次露面的“新人”。
亞泰國際盤后龍虎榜顯示,恒泰證券上海花園路營業部周三一舉買入公司股票10163.98萬元,占公司周三成交總額的26.46%,成為周三最大的買方力量。這也意味著,今天每100股亞泰國際的拋單中,就有超過四分之一被這家營業部吃下。
而從亞泰國際周三的走勢來看,公司股價早盤在大幅高開后,僅僅3分鐘內便被巨量拋單砸至跌停。隨后公司股價在10點30分左右一度開板,但在幾經折騰后又重新被封死跌停。公司股價全天最大振幅接近20%。
如此大幅波動中逆勢買入,恒泰證券上海花園路營業部究竟是何來頭?
恒泰證券官網資料顯示,該營業部成立于2015年11月,至今僅一年半。而此前該營業部則從未登上龍虎榜榜單。換句話說,周三億元買入操作也是該營業部的“處子秀”。
不過在買入的同時,該營業部周三也同時賣出亞泰國際超過3200萬元。一買一賣之間,其周三凈買入亞泰國際金額近7000萬元。
有“老司機”向證券君表示,除了一些資金有固定偏好的交易席位外,場內活躍資金經常更換“馬甲”。特別是新開設的營業部通常會采取低傭金策略,從老牌大型營業部中“挖墻腳”,由此不排除恒泰證券上海花園路營業部是老牌活躍游資的“新馬甲”。
除此之外,兩家營業部席位在同一只個股上同時進行的買賣操作也吸引了證券君的注意。
龍虎榜顯示,申萬宏源西部證券福州楊橋東路營業部周三在買入東凌國際1188萬元的同時,反手賣出2059.46萬元。財通證券溫州人民東路營業部操作類似,其買入東凌國際840.33萬元,并同時賣出2508.45萬元。巧合的是,以公司收盤價11.88元計算,前者周三買入數量恰好為100萬股。
而這也是申萬宏源西部證券福州楊橋東路營業部近期第二次上榜東凌國際龍虎榜。5月8日,東凌國際盤中同樣出現閃崩,隨后公司股價在5月9日尾盤打開跌停板,并直線拉升至收漲逾2%。盤后數據顯示,該營業部當日買入東凌國際超過1700萬元,位列買四位置,成為“撬開”跌停板的主力資金之一。
從東凌國際近日的走勢及絕對股價來看,不排除該席位在此前抄底潛伏后,周三選擇盤中“T+0”操作,即在高位拋出尚有浮盈的籌碼,并在跌停價反手抄底。怎么樣,一買一賣之間是不是頗有“火中取栗”的感覺?
“浙系”資金成賣出主力
聊完買方,再來看看近期的主賣資金。究竟是什么資金在不計成本地賣出,導致盤中“閃崩”狀況頻發?
證券君梳理近日的龍虎榜數據發現,在閃崩個股背后,多個來自溫州、杭州、紹興、嘉興等地的營業部席位成為主要賣出力量。從地理分布上來看,上述席位均位于浙江省。
以上周四尾盤“閃崩”的多喜愛為例。周三龍虎榜顯示,來自浙江的席位占據公司最近三個交易日五大賣方席位中的三席。其中,信達證券紹興柯橋山陰路營業部、中信證券溫嶺萬昌中路營業部、信達證券杭州莫干山路營業部累計凈買入金額分別為2205.72萬元、1591.23萬元和1356.29萬元。三家營業部合計凈賣出金額占公司最近三日成交總額的16.5%。
東凌國際的案例更具說服力。除財通證券溫州人民東路營業部凈賣出1668.12萬元外,浙商證券上虞江揚路營業部、光大證券余姚南雷南路營業部、財通證券臺州黃巖天長南路營業部均位列東凌國際周三賣三至賣五席位。從占比來看,上述四家“浙系”營業部周三合計凈買入金額占公司成交總額的30.7%。
此外,同樣還有三家“浙系”營業部集體現身亞泰國際賣方。其中,信達證券杭州莫干山路營業部凈賣出3477.02萬元;廣發證券杭州密渡橋路營業部凈賣出2989.98萬元;東方證券溫州信河街營業部凈賣出1905.64萬元。上述三家營業部合計凈賣出金額占亞泰國際周三總成交的21.8%。
周二盤中“閃崩”、周三一字跌停的西部資源則連續兩天遭到“浙系”營業部的拋售。
其中,國盛證券杭州蕭紹路營業部、五礦證券杭州市心北路營業部、上海證券嘉興中山西路營業部、華林證券溫州車站大道營業部周二合計凈賣出西部資源超過4000萬元,占成交總額比例超過25%。上海證券瑞安塘下大道營業部、萬聯證券紹興解放南路營業部、銀河證券溫州大南路營業部、浙商證券嘉興梅灣街營業部周三則累計凈賣出西部資源1300余萬元,占周三成交總額的比例高達71%。
今年4月14日,上交所曾發布消息稱,經監管發現,區域特征明顯的多賬戶多點聯動類異常交易行為存在諸多共性特征:一是炒作標的趨于集中,偏好新上市的小市值股票;二是異常交易行為具有典型性和復合性,主要是動用大量賬戶,利用資金優勢暴力拉抬股價,隨后“斷崖式”快速出貨;三是賬戶地域特征明顯,賬戶主要集中于浙江溫州等地,并有向其他地區擴散的趨勢;四是市場影響較為惡劣,極易導致股價短時間內暴漲暴跌等。
次新、小市值成“閃崩”重災區
證券君注意到,在此次“閃崩”的個股中,次新、小盤、低流通市值成為多數個股共同的標簽。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4月初以來,兩市共有50只個股累計跌幅超過40%,共有270只個股跌幅超過30%。其中,超訊通信、能科股份、朗源股份等10只個股股價“腰斬”,而上述個股多是此次“閃崩”行情的主角。
4月初至今個股跌幅前50名;數據整理自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以5月24日收盤價格計算,上述50只個股的平均流通市值僅為34.13億元。其中,流通市值小于20億元的個股共17只,占比約三分之一。上海天洋、環球印務等7只個股流通市值更是不足10億元。
從上市時點來看,共有14只個股上市時間不滿一年或剛滿一年,即為傳統意義上的次新股。其中,上市僅兩個月的三極雄光股價已從4月初累計下跌超過43%。另外,作為此次“閃崩”的先期主角之一,今年1月上市的清源股份股價較前期高點已跌去近半。
從業績上看,不少個股業績不及預期也成為股價大跌的導火索之一。上述50只個股中,21只個股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雪峰科技、*ST上普、三維絲、航天長峰等個股一季度業績則為凈虧損。
在股價快速下跌后,也有多家公司采取緊急停牌方式以“避險”。其中,華昌達在4月24日盤中股價閃崩,并在次個交易日一字跌停。隨后公司宣布自4月26日起因籌劃股權收購事項停牌至今。其間,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羅慧曾先后兩次進行股票補充質押。此外,印記傳媒、凱恩股份等個股也在股價“閃崩”后停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