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5月,儼然已是夏天了。天氣有些悶熱,讀書靜心是個應對的好方法。
關于樓市和房價,本不想再寫什么,現在值得投資的城市,基本上都限購了、限價了、房貸也收緊了,感覺寫了也是白寫,你買了不,也買不到啊。
現在想來,去年底、今年初,我一直呼吁大家買房,圍繞樓市還專門寫過調研報告和及時性的點評,更是組織了3批朋友去重慶批量購房,確實是做了有功德的事情,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幾乎所有人的首付款都賺回來了。
但是,經不過許多網友隔三差五的屢屢詢問,我還是勉為其難再寫一篇,希望能夠讓大家看清樓市的大勢。
中國樓市的大勢,一句話:只要是前20大城市,隨時都可以買——未來5年內,中國前20大城市的房價,整體至少還要漲一倍,有些已經漲過幾浪的,漲幅可能小些,有些之前漲得慢的,漲幅可能多些。
這個大趨勢,又是由三個維度的趨勢組合而成:
1,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才完成一半。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城鎮化率是56%,記住,是城鎮化率(包括縣城和部分城鎮),不是城市化率,我國真正的城市化率,目前可能不到45%,到達75%以上的飽和率,至少還需要20年。
為什么我一直說買房,最好只買前20大城市。因為,未來是大城市化的時代,而不是中小城市的時代,產業在變遷,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沒有未來。未來的經濟主要依賴現代服務業、精密制造、生物科技、文娛和金融業,這些產業和崗位,只有大城市才有條件創造和提供。
對于大城市化,我們要有這樣的預見,未來20年,20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國至少要有5個,1000—2000萬人口的城市,中國至少要有10個,前20大城市的人口總和,至少要占到全國總人口的30%。
2,貨幣政策,中長期還是寬松。春節后的幾個月,為了應對資產價格暴漲、尤其是金融空轉,央行搞了一陣定向緊縮,貨幣的市場價格在上升。但是,你要搞清楚,定向緊縮不是全面緊縮、更不是加息(基準利率一直沒有變)。
紙幣天然的無錨屬性(增加貨幣發行的彈性無限大),短期可能會稍微收緊一下,但是中長期的貨幣寬松趨勢沒有變,市場利率下行的趨勢也沒有變。我們要知道,自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后,哪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量,不是增加了一、二百倍。
中國也是一樣,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查廣義貨幣發行量(M2),僅僅過去20年,從1996年到2016年,我國的M2就增加了20多倍。這個大趨勢,未來只會延續、增速可能會收一收,但貨幣寬松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目前來看,我估計,最遲明年初,貨幣政策還是會進一步寬松的、利率還是會進一步下行的,一是我國經濟要維持穩定,要確保一定的經濟增速,貨幣不寬松怎么行,二是我國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負債率高,貨幣不寬松、利率不下行,國有債務違約率就會上升。
3,中國的大趨勢看好。最近幾年,從政府、國企、到軍隊、再到金融,全方面的反腐,減少了經濟運行的摩擦成本,全面提升了我國的營商環境。另外,一帶一路的強勢推進(《樂觀是樂觀者的通行證,悲觀是悲觀者的墓志銘!》),這些都給中國經濟未來30年的向好,創造了好的內外部條件。
所以說,中國的大城市,10年以后,不單單是中國的大城市,北上廣深,以后也不單單是中國的北上廣深,甚至重慶、杭州,以后也不單單是中國的重慶、杭州。
20年前,中國人喜歡移居國外,10年前,一大批移居國外的又回來了,現在,除了極少數涉及貪腐的官員和商人,已經幾乎沒有人想移居國外了(忘了說一下,我原來的女朋友,6年前移居英國,現在也想著回來了),出國留學的年輕人雖然多,但有幾個不是一畢業就回國了。
未來10年,未來20年,我們會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外國人,移居中國,中國戶口、尤其是大城市戶口的含金量,以后足以媲美香港和新加坡。
不多說了,大趨勢向前,未來房價只會一浪還比一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