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5月20日爆出驚人消息:中國搗毀了美國中情局(CIA)的在華間諜網。從2010年末起,中情局隱藏在中國內部的多名線人逐步失聯,幾乎整個線人情報網被連根拔除,令CIA遭受數十年來最重大損失。這些事件令人聯想起上世紀,兩名原本効力美國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的間諜埃姆斯 (Aldrich Ames)和漢森(Robert Hanssen)出賣美國,投靠前蘇聯和俄羅斯,對美國情報界造成重大傷害。
《紐約時報》曝出的猛料20日迅速在西方媒體流傳,英國廣播公司(BBC),《衛報》等都對“中美諜戰”跟進報道,BBC報道標題用“擊殺美國線人情報網”(Killing US sources)來形容美國中情局的慘重損失。
《紐約時報》報道稱,根據美國當局掌握的資料,總共有18至20名在中國內地替中情局做事的線人,被處以死刑或被囚禁。中情局在2013年曾計劃重建在華線人情報網,但成效很差。
據星島日報報道,《紐約時報》引述10名不愿公開姓名的現任或前任美國政府情報官員,揭露上述消息。情報界和執法部門知道出事后,急忙作出補救,防止發生更多同類事件,但調查人員對于秘密線人的身份為何曝光,意見分歧。美國當局清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所有雇員后,懷疑一名前CIA特工最可疑,該員曾負責管理監視中國的部門,該特工離開CIA后,決定與家人留居在亞洲另一國家,并且轉行經商,目前CIA缺乏足夠證據證明該員是內奸。
參與了這項報道的《紐約時報》記者馬特·阿普佐(Matt Apuzzo)對BBC說:“其中一件最令人不安的事情是,我們到現在還不知道究竟發生過什么事(導致如此慘?。!泵绹醒肭閳缶种两駴]有對《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做出任何回應。
其實,美國中情局對于在華線人情報網的覆滅內幕應該已經調查清楚了,但肯定不愿意告知媒體,因為那會引發全球各國美國線人情報網的恐慌與不安。那么,小石就按照時間軸梳理一下美國在華情報網被連根拔除的可能原因。
一、2010年維基解密曝光美國國務院電文披露“美國線人”
2010年起,澳大利亞人阿桑奇領導的獨立網站“維基解密”陸續曝光了20多萬份美國國務院與美國駐各國大使館的通信電文,其中駐各國大使館上傳情報電文中出現備注有保護(Protect)或嚴密保護(Strictly Protect)的“聯絡人”(Contact)名單。涉及到中國的“聯絡”名單至少有數十名之多,直到2011年9月被譯成中文并報道出來,瞬間便引爆中國互聯網輿論。網友熱議這些聯絡人哪些是真間諜線人,哪些是美國拉來湊數以掩護真正線人的。
在維基解密公布電文中關于中國的各使領館電文數量:
北京大使館,1484
上海領事館,302
廣州領事館,568
成都領事館,114
沈陽領事館,20
臺灣代表處,1895
香港領事館,516
令人震驚的是,這份線人名單里除了社會活動人士、學者、律師之外,竟有為數不少的政府官員,而且身居關鍵崗位。在三農中國網存檔的這份翻譯好的美使館聯絡人名單里http://www.snzg.net/article/2011/0909/article_25238.html ,不乏我們熟知的一些名字。如原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2010年辭職加入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人權律師劉曉原(楊佳案、冀中星案、伊力哈木案辯護律師)、人民網江蘇分社江蘇視窗執行總編輯陳杰人、新京報國際新聞部主編陳令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蔡定劍(鼓吹憲政標志性人物,已故)、公共知識分子郭玉閃(NGO公·盟和傳知行的創始人之一,曾因公開支持港獨“占中”被刑拘)、中國青年報記者盧躍剛、北京大學教授賀衛方和前谷歌中國負責人李開復。或許美國中情局最頂級的線人不在這個名單上,但維基解密曝光電文無疑會推進中國強化反間諜力度,進而順藤摸瓜搗毀整個中情局在華線人情報網。
我們來看看維基解密公布的美使館上報美國國務院的電文究竟是什么樣子?先看看抬頭。
第三行就顯示電文類別是CONFIDENTIAL,翻譯成中文就是秘密的。 美國的保密制度將信息的密級劃分為三級:“秘密”、“機密”和“最高機密”(Confidential,Classified, Top Secret)??梢娫撾娢囊呀泴儆诿绹谋C苄畔⒘?。再往下看,TO后面第一個主送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這么說你好像不明白,縮寫CIA總會懂吧,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后面還有抄送給NSC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美國國務卿,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美使館發送給這些部門的保密信息總歸算情報吧。
我們再以涉及賀衛方和李開復的電文內容為例,看看美使館聯絡人到底向美使館傳遞了什么信息。
2010年被維基解密曝光、2011年開始在中國互聯網發酵的“美使館線人”事件,與《紐約時報》報道所稱自2010年底開始美中情局線人情報網逐漸失聯在時間點上如此吻合,恐怕絕不會僅僅是巧合那么簡單。你懂的!
順便說下,因泄露大量美國機密國務院電文信息給維基解密的美軍士兵切爾西·曼寧被判處35年超長刑期,但在2017年1月,奧巴馬還有3天就要卸任的時候,他簽署了一份特赦令,將曼寧的35年刑期縮短為7年。2017年5月17日,切爾西·曼寧刑滿,被堪薩斯州的萊文沃斯堡軍事監獄釋放。出獄第一天,已完成變性手術的她就在Instagram上曬出了第一張“自由之照”。
那么,《紐約時報》報道稱中情局原本要在2013年重建情報網絡,為什么又收效甚微呢?
二、2013年6月斯諾登向衛報曝光NSA監聽棱鏡門等絕密情報
2013年,美國國防部外包商員工斯諾登向英國衛報、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公開泄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重大秘密監控項目棱鏡門等項目,這些監控竊聽不僅針對中俄、朝鮮、伊朗等競爭國家,而且針對日本、英法德國等傳統盟友,甚至對美國民眾也進行竊聽監控。一時舉世震驚,輿論嘩然,德國、英國等盟友也對美國表達了嚴正抗議。
斯諾登曾攜帶筆記本電腦中的數百萬份機密文件飛到香港避難。經過近一月的停留后,斯諾登最終選擇到俄羅斯政治避難。而在這段停留過程中,斯諾登究竟做了什么,無人知曉。能夠從公開信息獲知的是,斯諾登在此期間仍在向衛報等西方主流媒體傳遞機密信息。2013年10月開始,德國率先曝光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大使館房頂的巨型白盒子事實上是高科技竊聽設備,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也恰恰有這白盒子。
《明鏡周刊》援引斯諾登提供的文件指出,這些監控設備都被仔細偽裝起來,有時天線“被假裝成或是建筑物本身,或是屋頂的維修棚?!彪m然看上去有著十分結實的外形,但是美國中情局和國家安全局通過這種裝置,能夠監聽大使館當地國的政府中心的“大量手機通訊”。
據斯諾登2013年7月底在俄國透露,美國除了棱鏡計劃以外,還有一個更大的監控項目在運作,名叫Xkeyscore。這個項目幾乎令美國國安局NSA可以無限制地監視網絡用戶的電郵、網絡瀏覽器歷史以及社交媒體活動等一切網絡活動。它的監控服務器分布在150多個國家。這些間諜設施規模較小,由少數人掌控?!八鼈兒茈[蔽,大部分外交人員都不知道這些設施的真正用途。”據8月12日出版的俄羅斯《消息報》援引消息人士稱,在美國監控服務器分布地圖上發現,沒有設立美國大使館的國家,則沒有監控點,比如伊朗。因此這名沒有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說,幾乎有百分之百的可能性,這些服務器就安置在大使館內。另據以色列《晚禱報》報道,以色列情報分析師羅恩·所羅門指出,如果明鏡周刊的發現是真實的,那么美國情報機構的監聽裝置就遍布全世界。
斯諾登的這些精準而又可信的爆料無疑強化了中國對美國大使館的疑慮和管控,美國以大使館為平臺秘密重建線人情報網自然就難如上青天了。
斯諾登爆料潛望鏡還順帶披露與美國國防部和NSA秘密合作的八家IT公司: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輿論稱其為美國NSA的八大金剛。美國的“八大金剛”在中國長驅直入,占據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等關鍵領域的設備硬件和軟件,然而它們與美國政府、軍隊保持著緊密的聯系,美國情報部門通過它們的設備、軟件、網絡獲取信息,也幾乎零門檻。斯諾登爆料后,中國在網絡安全重大議題上更加速發展國產替代,據信,骨干傳輸網上的思科路由器幾乎被華為全部替代完畢。
美國幾乎是全世界最重視網絡空間安全的國家。十多年來,美國先后制定了《美國愛國者法案》、《網絡空間國際戰略》、《網絡空間可信身份標識國家戰略》、《網絡空間安全國家戰略》、《網絡情報共享與保護法》,并組建了網絡戰司令部等機構,作為獨霸網絡空間的保障。這雖然令我們如芒在背,但也值得中國學習借鑒,把網絡安全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發展我們自己的矛與盾。
三、美太平洋司令部情報官員畢紹普泄密案
2013年的“美國軍事情報官淪陷美人計”事件,成為當年美國媒體報道熱點。美國檢方宣布起訴太平洋司令部一名59歲的情報官員畢紹普,因為他涉嫌“向27歲的亞裔女朋友提供美國機密軍事信息”。
畢紹普熟知太平洋司令部的最高優先級能力缺口,而且精通太平洋司令部網絡安全使用方式。從2010年至2012年,畢紹普擁有訪問美國防御朝鮮彈道導彈攻擊的“絕密”信息的權限。畢紹普于2013年3月在其工作地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總部被捕。美國聯邦調查局(FBI)2013年一份證詞指控時年59歲的畢紹普把有關作戰計劃、核武器、導彈防御及其他領域的機密信息泄露給其亞裔女友。
據美聯社2014年3月12日報道,本杰明·畢紹普的律師表示,畢紹普將承認把軍事資料交給了自己的亞裔女友。預計畢紹普會承認兩項罪名,一是將國防信息傳遞給無權獲得該信息的人,二是非法保留國防文件和計劃。如果被判有罪,他將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美國廣播公司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涉案的亞裔女友仍在美國,但尚未被起訴,美國政府正在調查她掌握的信息是否已被傳達給外國政府。
從本案無充足證據起訴畢紹普27歲女友而媒體卻把攻擊矛頭頻頻指向中國來看,畢紹普案疑似是要炒作中國威脅論,為美軍重返亞洲戰略增加注腳,但是仍說明美國情報官員的保密職業素養是存在問題的。再聯系到近日美國媒體懟特朗普經常能獲得情報人員泄密信息,以及本文開篇《紐約時報》也是援引10名美國政府情報官的披露信息,足以證明美國的情報體系出現了嚴重的信仰危機。
美國經年累月對他國進行超高強度的情報戰無疑讓情報官員精神持續高度緊張,而根據獲取的情報,美國往往實施不義戰爭或顏色革命和過度監聽等霸權行徑,這讓部分情報官員在良知的不斷拷問下心理防線崩潰,進而或明或暗向媒體和公眾泄露美國情報系統的諸多惡行。恐怕這才是美國情報系統頻繁出現重大泄密及情報網覆滅危機的真正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