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為您帶來最新的金融資訊。
A股跑輸全球股市,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直到今年5月8日收盤,滬市又一次創造從出此次整改行情之后的新低點3067.69點,較今年1月16日低點3044.29點,也只有一步之遙的距離。
事實上,從近期市場的表現來看,不僅階段性跌幅迅猛,而且同期表現與國外主要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其中,以滬市為例,自今年4月7日3295.19高點調整以來,累計最大下跌空間為227.5點,最大跌幅近7%。與此同時,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以及創業板指數,其同期跌幅均在7%以上,而創業板指數距離股災調整以來的最低點,也僅有不到10點的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間,雖然市場指數跌幅擴大,但個股殺跌動能卻更為顯著。其中,同期跌幅超過30%的股票比比皆是,而以高送轉、次新股為主導的熱門概念品種,累計最大跌幅更為顯著,遠遠超過市場同期跌幅水平。
多年來,A股市場往往處于“跟跌不跟漲”的局面,而從這一輪調整過程中,也再次印證了A股“跟跌不跟漲”的運行特征。
實際上,在A股大幅下行的期間,國外主要股票市場的表現,卻與A股市場截然不同。
其中,歐美市場再度保持強勢上漲的格局,且從其過去幾年的表現來看,也基本上呈現出單邊上漲的格局,而以納斯達克指數為主導的市場,更是不斷刷新新高水平。至于亞洲股票市場方面,同樣保持相對強勢的運行姿態,近期全球股市的表現明顯強勢于A股市場。
“跟跌不跟漲”的運作格局,或又一次導致近期A股市場“熊冠全球”的表現。然而,從近期股市的表現來分析,殺跌的動能并非來自于外部的因素,而更多還是在于市場內部問題。
其中,國家隊資金的頻繁異動,往往為市場傳遞出一定的信號。與此同時,有著“國家隊資金”之稱的證金公司,其一季度的調倉行為,也對相關行業板塊的股價表現構成了影響。但,對于國家隊資金減持的投資標的,確實引起了市場的警惕,而在現階段內,市場仍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國家隊資金的力量往往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增減持乃至調倉的動作,也足以引起市場的波動。
再者,監管政策的趨嚴,加上委外資金的贖回壓力等因素,卻加劇了市場的波動風險。
一紙政策,足以影響市場的運行趨勢,而這也恰恰體現出A股市場“政策市場”的特征。實際上,從去年11月29日3301高點到今年4月7日的3295高點,兩次市場的重要轉折點,也離不開監管的趨嚴態度。隨之而至,則是系列監管政策的表態,引發資金恐慌效應的延伸,進而影響到市場的投資情緒,而在弱勢市場環境下,也會容易產生出“放大利空,縮小利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面對美聯儲加息,乃至縮表的預期,市場去杠桿的壓力高居不下,而流動性的緊張程度,也足以引發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從此前“抑制資產泡沫”的定調,到降杠桿、去泡沫化的延伸,實際上也破滅了今年股市走牛的預期,但股市連續大幅下行,卻又可能會引發系列股權質押,乃至系列平倉風險,甚至產生局部性系統性壓力,這也并非市場想要看到的現象。
除此以外,即股市融資壓力的高居不下,一周一批次的IPO發行節奏,足以削弱股市投資的信心。
時下,雖說A股市場處于IPO新規的模式之下,即取消了預繳款申購,鎖定了大量市值配售資金,鎖定了大量的市場打新資金,但IPO持續高居不下,卻難逃分流存量資金的影響。此外,隨著IPO的加快發行,隨之而至的,還會有陸陸續續的限售股解禁壓力,大股東高管的套現行為等,而市場融資與再融資壓力,還是會對疲軟的市場構成沉重的壓力。
正如上文所述,當下市場正處于“放大利空,縮小利好”的狀態,而在利空密集的背景下,IPO適時適度調節,也將會顯得非常必要。否則,市場存量資金無法抵御龐大的融資與解禁壓力,市場終究還會加快存量資金的出逃風險。
實際上,從近期新股上市后的平均漲幅來看,整體漲幅已有所降低,且隨著次新股的持續降溫,不少新股乃至次新股的估值壓力也驟然下降,有利于降低市場整體的估值壓力。但,從另一種角度思考,當前IPO新規模式下,加上市值配售的因素,鎖定了市場中大量的打新資金,而一旦新股賺錢效應大打折扣,乃至以后可能發生的上市后破發的風險,則可能會引發打新資金的分流,加劇市場的拋壓壓力,這確實非常考驗當下治市的智慧。
A股再次跑輸全球股市,追根朔底并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市場內部。然而,對于多次戴上“熊冠全球”帽子的A股市場,什么時候才能擺脫熊市的陰霾,什么時候才能夠讓股市投資功能與融資功能獲得平衡的發展,這或許還是一條很漫長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更多資訊詳見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