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二手信托,可能是折價帶來的套利機會,也可能是接盤了“燙手山芋”。因此,投資需謹慎!
目前,市場上買賣二手信托的現象逐漸增多,一些還未到期的信托項目,由于持有人急于回籠資金而被折價出售。二手信托因期限短、收益高而頗具吸引力,但投資者也要著重關注二手信托產品自身的品質,別因撿便宜一不小心“踩了雷”。
股市走牛催熱二手信托
不少信托公司和第三方理財機構網站上均開設專欄公布信托產品轉讓信息,信托收益權轉讓市場開始走熱。而二手信托業務交易量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即A股開始走牛,一些信托投資者謀求通過轉讓產品提前變現,以便投資股市。
折價讓利加速轉讓
折價多的客戶一般都是急需轉現,后期讓利合理的話都能談成,而折價少的一般都是快到期的,時間收益都不錯,因而也容易談成。
轉讓平臺現狀
作為一種非標準化產品,信托的流轉并不暢通——由于暫無全國統一的信托流轉平臺,投資者只能通過三類平臺進行流轉:第一類是信托公司在其官網設置的轉讓平臺;第二類是第三方理財機構;第三類是第三方交易平臺。
其中,信托公司的交易平臺一般僅涉及本公司產品,第三方交易平臺亦規定了可供流轉的產品類型,而第三方理財機構基本上全部類型、所有信托公司的產品都可進行流轉。目前國內第三方交易平臺尚不活躍,相較而言,更活躍的是信托公司和第三方理財機構,且多在熟人或機構客戶間進行轉讓。
轉讓傭金未統一
在轉讓產品價格上,三類平臺均根據產品實際情況確定,但在交易費用上,三類流轉平臺則差別較大。
通過信托公司流轉平臺進行轉讓,其交易費用各家信托公司不全相同,目前部分公司的費率約千分之一;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渠道轉讓,交易雙方均需要承擔費用,交易費率大概在千分之五到百分一之間;通過第三方理財機構轉讓,內部差別較大,有的需要客戶承擔轉讓費,有的不收取任何費用。
建立統一平臺任重道遠
目前存在的三種流轉平臺均存在缺陷:第三方交易平臺缺乏規范性、公信力;信托公司自己的轉讓平臺作用有限;現有的金融交易所也具有地域性,且其參與主體受限,不能實現受益權的高效轉讓。
所以,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托交易平臺是提高信托產品流動性的關鍵一步。而促進全國性信托登記平臺的建立,是這些年銀監會一直在努力推動的一件事。不過,這個平臺將何時真正落地、真正進行實質性操作,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還很遙遠。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