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信托產品收益率依然維持小幅上漲趨勢。用益信托數據顯示,今年1月成立的信托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3%,而上周成立的信托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則為7.47%。記者注意到,有部分新發行的信托產品最高收益已超過9%。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雖然2017年的高增長局面難再現,不過綜合來看,2018年信托投資平均預期年收益率將繼續提高,并可能升破8%。
3年期基礎設施收益最高
2017年,受國內央行貨幣政策中性偏緊及美聯儲加息導致資本外流的影響,國內流動性明顯偏緊,導致貨幣成本逐步攀升,信托融資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
用益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信托投資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也從年初的6.39%漲到年底的7.75%,上漲了1.36個百分點,漲幅高達21.28%。相對于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銀行理財、逆回購等同期理財產品,可謂遙遙領先。
進入2018年,由于資金面略顯緊張,信托產品收益率亦有所上升。用益信托網數據,上周(3月12日-18日)成立的信托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47%,環比微漲0.05個百分點,呈現小幅上升局面。從各期限平均收益水平來看,收益最高的為1.5-2年期以及2年期以上區間的期限產品,收益率均為7.65%。
記者注意到,在上周發行的信托產品中,金兔21號貴州水城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有限公司城鄉發展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弘瑞6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二期)、寧夏頤和房地產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一期)最高收益率均超過9%,最高達9.4%。
總體來看,基于貨幣等政策影響,“國內的資金價格繼續上漲,并傳導到實體企業,使實體企業融資成本攀升,從而使信托投資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也將繼續提高,并可能突破8%,但難以再現2017年的高增長局面。”用益信托在近期發布的《2018上半年信托投資策略報告》中指出。
那么,投資哪個領域的信托產品收益率更高,或漲幅更快呢?以2月為例,記者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梳理發現,3年期及以上基礎設施領域信托產品的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達9.5%,同時其上升速度也十分迅猛,環比上升1.4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1-2年期金融領域信托產品,則以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環比上升1.52個百分點的速度,奪下當月收益率漲幅頭名。此外,在投資者較為關注的房地產領域信托中,2-3年期產品平均最高預期收益率最高,為8.32%。
房地產信托有不確定風險
與穩健收益帶來的喜悅相比,信托投資者也面臨發行規模大幅回落的苦惱。用益信托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2018年以來共發行1167款集合信托產品,發行數量同比下降16.04%;另外,今年以來,集合信托發行規模達到1015.44億元,同比下降34.96%。從成立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共成立1055款集合信托產品,同比下降12.74%,募集規模為1745.37億元,環比下降30.38%。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嚴監管背景下,如果信托公司沒有尋求到新的業務渠道,預計2018年信托發行或將繼續一定的下滑趨勢。這也意味著,目前年化收益率較高的信托產品數量可能會逐步減少。
那么,投資者如何選擇信托產品?以較受青睞的房地產信托為例,用益信托研報認為,房地產類信托預計收益將繼續上行,但風險加大。“首先,國家對去杠桿和抑制房地產泡沫是不可能松懈的;其次,房地產市場在2018年難以再現較好的市場行情,房企通過銷售快速回籠資金的難度也不斷增加;最后,房地產企業本身實力參差不齊,中小型房地產企業受到政策的影響更甚,更依賴于信托渠道的融資,容易發生資金斷裂的情況。”“房地產信托產品的不確定性風險正在持續累積。在未來打破剛兌以及房地產市場或表現分化的情況下,投資者不能盲目盯著預期收益率,而是要綜合評判產品風險。”用益信托指出。
另一方面,在信托業務面臨轉型、資金面緊張等外部壓力下,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將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消費信托看作是其重要的轉型方向。在此背景下,消費投資類信托被認為有可能成為未來較為看好的品種。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已發行的消費信托產品來看,消費信托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這一業務還屬于創新業務形式,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此情況下,用益信托研報建議,投資者在考察該類項目時,不僅要關注項目本身的各項保障條款,也要關注相關信托公司以及服務或產品提供方的實力和口碑等。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