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上海的一家大型信托公司財會人員表示,與信托業務收入對應的業務成本細分科目很多,各家公司差異不小,但核心仍然均是人力成本。“這應該是金融機構與制造業最大的不同點,所以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是裁員。”
至于資產規模,中融信托2016年報顯示,中融信托當年的合并管理資產8584.72億元。其中,自有資產256.51億元,占2.68%;信托資產6829.67億元,占80.59%;子公司受托管理資產1498.54億元,占17.46%。
截至2016年底,中信信托全口徑資產管理規模為1.76萬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信托資產規模1.42萬億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平安信托信托計劃資產管理規模677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公司業務管理費高昂,不是2017年的特有現象。
以中融信托為例,該公司2015年及2016年的業務管理費分別為27.91億元及32.90億元。也就是說,2017年中融信托業務管理費與2015年的水平相當,較2016年還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記者注意到,除了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及平安信托,興業信托2017年的業務管理費也在10億元以上。
多數公司不足5億
63家有數據可查的信托公司中,有10家業務管理費介于5億元~10億元之間。其中,不乏長安信托、四川信托及民生信托這類市場公認激勵機制出眾的公司。
然而,更龐大的群體業務管理費在5億元以下,有49家信托公司分布其中。
新華信托是這個群體中較特別的個例。數據顯示,新華信托2017年實現凈利潤1.63億元,其中信托業務收入為2.51億元。但該公司業務管理費高達4.19億元,大幅超過公司的信托業務收入。對此,新華信托相關人士表示,2017年公司業務管理費較高,與投資和資產處置業務有關。
數據還顯示,有21家信托公司業務管理費在2億元以下,有4家信托公司業務管理費不足1億元。
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財會人員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主動管理業務耗費的成本比通道業務更高,如果信托公司主動管理業務占比較高,業務管理費也相對較高。不過,各家公司的管理方式也不太一樣。有些公司將主動管理業務產生的費用直接計入相關項目,不在業務管理費中單獨體現,但在通道業務中,這種操作概率很小。”
一位中型信托公司高管稱:“不少國企背景的信托公司都存在薪酬管控。以我所在的公司為例,高管限薪但不對中層以下的員工限薪。這幾年公司整體薪酬包不足兩億元,在業務管理費中占比不足三成,但仍然是大頭。”
上述人士提示,一些特殊因素也會導致業務管理費高企。“比如,如果當年收購一些公司,年末并表的時候管理費用也會增加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數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國企背景信托公司近年招待費縮水明顯,對其業務管理費產生了一定影響。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