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產品頻現
信托收益有望持續走高
事實上,像沈女士收到的信托產品預期收益還不是最高的,目前信托理財產品預期收益高達9%的也是屢見不鮮。最近剛到期一筆理財的莫先生,就在考慮投資信托產品,“咨詢了一些理財顧問,發現最近信托產品收益還不錯,好幾個產品的預期收益都有9%。”他正在對幾個信托產品做比較,打算選中后就入手。
近期,高收益的信托產品頻現。如某信托公司一款在售的權益投資信托產品,100萬元起購,投資期限24個月,預期收益為6.21%-11%。另一信托公司一款在售的投向基礎產業的信托產品,投資期限36個月,預期收益為9%-9.5%。
“預計今年集合信托還會呈現一定幅度的增長。”帥國讓表示,受資管新規及近期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影響,去通道業務已成為不爭的共識,因此信托業要長久穩定的發展,必須加大主動管理業務的開展。
“抱團”買信托存隱患
專家提醒要提高風險意識
相較銀行理財、類金融機構理財等,信托理財的購買門檻相對較高,一百萬起步,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對于資金量不太充裕,卻又希望能參與信托理財的市民來說,抱團理財的“團購”模式漸漸流行了起來。
某公司中層李先生就是“抱團”買信托的其中一位,“身邊幾個朋友都有買信托理財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湊齊了300萬元,年前購買了一款投向基礎資產的信托產品,預期收益有9.3%。”
某信托公司的理財顧問表示,信托屬于固定收益類投資項目,對家庭資產配置來說是不錯的投資選擇。“合買雖然可以,但受益人只能簽一個人的名字,畢竟這么大的金額,可能會涉及一些權益方面的問題。”
“合買信托產品不符合‘集合信托產品合格投資者的要求’。”帥國讓提醒,信托產品的投資者要求具備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合買信托產品一旦出現風險,投資者很難維護自身權益。另外,“投資者購買信托產品時,應密切關注項目所在區域、投資領域、融資方的資質、抵/質押物的變現情況、產品的發行方等”。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