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延期波及 部分政信類產品推介“降溫遇冷”!原先一些高凈值客戶已經口頭答應認購即將面世的政信類產品,如今他們開始以資金周轉問題等為由搪塞。”最近一周, 一家信托公司財富管理部主管聶偉(化名)明顯感受到新的營銷壓力。
起初他不以為然,畢竟,收益率應該是王道。
用益信托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成立的集合信托產品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7.12%,環比上升0.31個百分點,是2017年以來首次單月平均預期年收益率超過7%。
但令聶偉沒想到的是,這些客戶對此無動于衷。記者多方了解發現,多家財富管理機構在代銷政信類產品時,同樣遇到類似的營銷窘境。
“有客戶直接要求我必須做出書面承諾,確保政信類產品不會遭遇兌付違約風險,才肯認購。”一家財富管理機構負責人說。
這讓他左右為難,當前不少高凈值用戶之所以對政信類產品如此謹慎,首個省級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延期僅僅是一個因素。更大的沖擊是,近期媒體報道多個地方政府下修GDP等經濟數據,讓他們擔心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縮水且實際負債率上升,會波及未來還款能力。
投資者:提前贖回“避險”
一直以來,政信類產品是信托公司眼里的“寵兒”,尤其是與省級地方融資平臺合作的,更是信托公司競相爭奪的優質業務。
究其原因,一是國家43號文出臺后,多數政信合作產品按照新的政府融資負債模式、應收賬款模式、存量債務的化解模式創設,相關產品還款流程正式回歸政府的債務體系,并通過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或納入新的財政預算體系,解決了合規操作與資金安全等問題;二是不少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存在較高的基建項目融資建設需求,有助于信托公司迅速做大規模效應。
“其實多數高凈值投資者也偏好投資政信類產品,一般認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會兜底”,聶偉分析,過去兩年,他所在的信托公司將政信類產品開發作為重要的業務擴張與利潤增長點。
具體而言,這家信托公司在加大與GDP增速、財政增速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省市地方融資平臺合作同時,減少與某些去產能壓力較重的資源大省政信類業務合作,從而降低政信類產品風險。
此外,他們還進一步擴大中西部地區政信類業務合作規模,原因是中西部地方融資平臺基建類項目競爭未必激烈,信托公司的談判話語權較高,令相關項目融資利率存在一定幅度的溢價,給投資者與信托公司創造更高收益。
然而,隨著近期多個地方政府下修經濟數據,加之本周首個省級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延期事件持續發酵,信托公司的這些努力“化為泡影”。
“本周每天都有好幾位高凈值客戶咨詢能否提前贖回或轉讓政信類產品份額。”聶偉透露,盡管客服人員解釋這些政信類產品已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體系,還款相對安全可靠,但解釋未必能打動所有高凈值客戶。
令聶偉驚訝的是,部分債券投資類信托產品也遭遇贖回壓力。原因是城投債投資比重較大,進而引發投資者擔心,一旦更多地方政府下修經濟數據,勢必放大資本市場對地方政府還款能力下滑的顧慮,城投債同樣會遭遇不小的拋售壓力。
“其實,這是多米諾效應。要求提前贖回政信類產品與城投債信托計劃的,主要是同一批投資者。”聶偉直言。為了緩解投資者的擔心,當前他所在的信托公司財富管理部決定暫緩政信類產品營銷,轉而用掛鉤量化投資型私募基金的信托產品替代。
他坦言,如今只有等待即將到期的幾款政信類產品按時順利兌付本金利息,重拾高凈值投資者的信心,信托公司才會考慮重啟政信類產品推介。
機構:政信類合作門檻收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信托公司與資管機構也開始收緊政信類合作的門檻。
一家民間資管機構業務主管透露,這兩天公司風控部門對所有政信類產品進行風險排查,一是要求項目經理需盡快全面了解各個地方融資平臺近期經營狀況,判斷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籌集能力按時兌付產品本金利息,對存在兌付違約隱患的政信類產品盡早做好延期兌付的應對預案;二是暫緩存在經濟數據虛高地區的征信類合作項目,除非地方融資平臺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籌資還款安排機制。
“上周以來,公司高層專門前往部分城市與地方融資平臺負責人面談,當面確認相關的籌資還款安排。”前述主管透露,這背后,打破了以往他們以為中央政府會代發國債轉移支付進而變相兜底的僥幸心理。
目前他最擔心的是,一旦部分地方融資平臺坦言資金籌措有難度,建議出讓土地或其他資產抵債,相應的資產處理還款流程將變得相當復雜。
兩年前,他在信托公司曾參與一款三四線城市政信類信托產品抵押物處理還款工作,當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給予的土地一度出現流拍狀況。所幸的是,過去兩年當地房地產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反而讓這塊土地變成“香餑餑”,信托公司得以將它賣給一家房地產公司套現還款。如今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強與銀行房地產信貸政策收緊,能否輕松處理土地資產還款,心里沒底。
“不少高凈值客戶也是意識到這個問題,過去兩周我們將充足土地資產抵押作為政信類產品的一大風控亮點,但他們基本不予理睬,直接詢問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財政收入兌付產品本金利息。若地方融資平臺負債率超過70%,即便預期收益再高,他們也寧愿選擇觀望。”他直言。獲取更多信托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