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 理財 信托 / 排行 > 銀行卡被盜刷45次短信沒提醒 這收費業務還有必要嗎?

銀行卡被盜刷45次短信沒提醒 這收費業務還有必要嗎?

2017-09-04 09:56? 來源:金融界銀行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金融界銀行

  金融界銀行頻道訊 近日,小編在挖財社區看到兩條驚悚的新聞:

  1、市民王先生銀行卡在身邊,開通了短信提醒,卻在51分鐘內被盜刷280次,共被轉走28萬元。

  2.儲戶老劉開通了余額變動提醒,銀行卡被人盜刷了45筆之后,卻連一條提醒短信都沒有收到。

保千里

  當前,銀行卡盜刷的新聞仍然屢見不鮮,比如神秘短信鏈接帶有木馬病毒、自己的銀行卡信息被復制、ATM機被安裝監控器等,小編整理的信用卡防盜刷小tips也是經常在網站發布,但這兩則新聞卻又從另外一個角度讓小編產生了思考:銀行的短信提醒服務難道是擺設?這項收費服務,消費者到底還需不需要?

  實際上,從今年自9月1日起,各大銀行調整了收費標準,以往消費不收短信費用的銀行,也開始針對這項服務進行收費,各大銀行費用標準在2元-4元不等,而此前這項服務是免費的。若市民不需要此項業務,可以選擇取消。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開通了短信提醒功能,不就是為了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消費情況嗎?到底為何收不到短信,是銀行的問題?還是用戶的問題?

  小編認為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

  1、盜刷金額沒有達到短信提醒的額度

  據會計網報道的案例,市民薛女士的銀行卡在4個月內被盜刷666次,總額8000余元,且絕大多數為每筆9.99元。薛女士開通了短信提醒功能,卻沒收到短信通知。

  發卡行解釋,按照規定,只有每筆支出超過10元,系統才會發送信息到用戶手機上,而盜刷薛女士銀行卡的不法分子將刷卡支出設定為9.99元,差一分錢才到提醒額度,算計到了巔毫。

  要是犯罪分子想從銀行卡里悄無聲息的轉出10000元,需要操作1000次,有這毅力干啥不好,可能早就賺大錢了……

  2、、發給持卡人的短信驗證碼被劫持

  據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報道的案例,市民段女士的銀行卡被盜刷31筆,涉及金額1.3萬,但自己一條短信驗證碼都沒收到。

  西安郵電大學信息安全與信息對抗實驗教學中心的吳昊教授表示,盡管段女士沒有看到短信,但短信實際上是發了,只不過被劫持了。

  而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手機上下載了第三方的殺毒軟件,屏蔽了資金交易的相關短信。

  亦或是持卡人在手機上下載了未知來源的APP時,把相關木馬下載到自己手機里,而黑客通過這些木馬可以控制持卡人的手機,從而獲取銀行賬號密碼等個人隱私信息。

  遇到以上這兩種情況,真是防不勝防啊……那么問題來了:銀行卡被盜刷,我沒收到短信提醒,沒能第一時間報案,怪我自己嗎?發生這樣的事,責任該誰來承擔呢?

  據《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第89條規定:

  金融機構在提供電子銀行服務時,因電子銀行系統存在安全隱患、金融機構內部違規操作和其他非客戶原因等造成損失的,金融機構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所以,只要盜刷不是由于儲戶個人信息泄露引起的,而是由于銀行沒有盡到提供安全有效的電子銀行服務義務引起的,都應該銀行承擔責任。

  所以,只要盜刷不是由于儲戶個人信息泄露引起的,而是由于銀行沒有盡到提供安全有效的電子銀行服務義務引起的,都應該銀行承擔責任

  所以,您認為銀行短信提醒是否有必要呢?

  最后,小編再給大家奉上銀行卡防盜刷的5個方法,希望大家保護好自己的資產:

  銀行卡防盜刷方法1:老式磁條卡更換掉

  磁條卡技術門檻太低,10秒被盜的就是它。目前,各大銀行都已普及芯片卡,芯片卡的保密性更好,難以復制。

  銀行卡防盜刷方法2:多用動態密碼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多家銀行都推出了“無卡取現業務”,打開自己的手機銀行app,申請取現額度,銀行會告訴你一個動態密碼,直接去ATM機輸入動態碼,錢就出來了。根本不需要插卡!

  銀行卡防盜刷方法3:多渠道綁定交易提醒

  比如可以綁定各家銀行的微信服務號,以免銀行短信通知被騙子攔截,錢被刷走了都不知道!

  銀行卡防盜刷方法4:不在非官方渠道輸入密碼和驗證碼

  任何涉及金錢的事情只在官方開發的手機銀行操作,或者選成熟的支付平臺,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

  銀行卡防盜刷方法5:不要點擊任何短信里的鏈接

  即便是以官方名義的來電、短信要求你進行任何操作,先暫停!主動打電話給客服咨詢,確認信息真假再行動。現在上網查個客服電話很容易嘛!

  總之,生活處處有陷阱,出了事銀行首先只會推卸責任,只能靠自己!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