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金融監管效應在房地產信托市場上初步顯現。
最新統計顯示,7月份的集合信托成立市場上,此前火爆的房地產信托業務的募資情況不容樂觀,募資規模大幅縮水。多位信托業內人士稱,監管層對房地產金融業務的監管加強,使得信托等金融機構對待地產信托業務更趨謹慎,未來信托這一當前房企的重點“供血”渠道,或將漸漸收緊。
地產信托7月募資環比下滑四成
雖然身處“三伏天”,相信房企在地產信托市場上已經感受到絲絲涼意。
來自用益信托的最新在線統計顯示,7月發行的房地產信托產品的規模達472.7億元,而同期成立的房地產信托的規模僅為210.2億元,環比6月份的345.5億元,大幅下滑了39.16%。
這一趨勢,在房企海外發債的情況上也得到印證。伴隨金融去杠桿的推進,房企在境內的融資渠道不斷收窄,房企通過海外融資的情況日漸增多。上證報資訊統計結果顯示,7月份,龍湖地產有限公司、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花樣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房地產企業通過在海外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發債規模為32.8億美元。與去年7月的發債規模7.09億美元相比,今年7月的房企海外發債規模可謂大幅提升。
“當前,由于監管層對于房地產金融業務的規范更為嚴格,導致了近期房地產信托業務的收縮。”某信托公司研究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他看來,地產信托募資規模在7月的下滑,可謂“意料之中”,因為早前監管加強對房地產企業融資行為的規范已有“苗頭”。
“來自同業業務和銀行理財的資金早已不能投向房地產信托領域,當前合規的房地產信托項目都是以信托公司主動管理的產品出現,然后由銀行進行代銷。”某信托公司高管向記者透露,由于機構資金的謹慎,當前地產信托產品的資金來源多為個人投資者,因而募集難度加大,募集資金規模也因此下滑。
信托不愿做唯一“供血方”
“信托公司當前在對待房地產信托業務時,普遍持相對審慎的態度。”中鐵信托副總經理陳赤告訴記者。
陳赤分析,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持續深入進行,房企的資金問題日漸突出,比如在限購政策下的銷售回款放緩等情況,都可能造成潛在的房企現金流問題。此外,當前監管對于房地產金融業務的合規性要求提高,也讓信托等金融機構傾向于規避合規風險,進而提高地產信托業務的準入門檻。
“很多信托公司目前都在考慮,若房地產調控持續將對房企造成怎樣的影響?如果只有信托成為"供血"渠道,房企的流動性將面臨挑戰,這一業務的風險無形中就會加大。”陳赤說。
“現在雖然不缺地產項目,房企的融資需求也很旺盛,但公司當前選擇項目已明顯提高要求。除了選擇交易對手外,一二線城市之外的項目基本上被排除,而且只做住宅類項目。”前述高管也證實了陳赤的說法。他預計,伴隨著監管趨嚴,未來房地產信托業務或許會呈現漸漸收緊的態勢。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 :監管趨嚴 信托“輸血”地產渠道漸收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